
【化】 face-centered grating; face-centered lattice
面心格子是晶體學中布拉維格子的重要類型之一,指在立方晶系中原子或離子分布于立方體的八個頂點和六個面中心的晶格結構。其英文對應術語為"face-centered lattice"或"face-centered cubic (FCC) lattice",屬于七大晶系中對稱性最高的立方晶系。
該結構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根據《材料科學導論》(Callister & Rethwisch, 2018)的晶體結構模型,面心格子的原子坐标可表示為頂點(0,0,0)和面心(½,½,0)等位置。國際晶體學聯合會(IUCr)将其歸類為F型布拉維格子,空間群符號為Fm$bar{3}$m。
面心格子是晶體學中布拉維格子的一種類型,屬于14種空間格子形式之一。其核心特征如下:
結點分布特點
面心格子的結點不僅分布在單位平行六面體的8個角頂上,還在所有6個面的中心各有一個結點。根據三維對稱性,這6個面可視為三對相互平行的對面(如上下、左右、前後),因此也可描述為“結點分布于角頂和三對面的中心”。
符號與分類
面心格子用符號F表示(源自Face-centered),是布拉維格子中除原始格子(P)、體心格子(I)、底心格子(C/A/B)外的第四種基本類型。
與其他格子的區别
應用與意義
面心格子常見于立方晶系(如面心立方結構),在金屬晶體(如銅、鋁)中廣泛存在。其對稱性較高,能有效描述原子緊密堆積的排列方式。
面心格子通過角頂和面心的結點分布,形成高對稱性的空間結構,是晶體學分析物質微觀排列的重要模型之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