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descriptor table
【計】 descriptor
rota; surface; table; watch
【計】 T
【化】 epi-
【醫】 chart; meter; sheet; table
【經】 schedule
在漢英詞典與技術語境交叉領域中,"描述符表"(Descriptor Table)指存儲結構化數據描述信息的數據集合,主要用于計算機系統資源管理。該術語對應英文"Descriptor Table",其核心功能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元數據容器作用 在操作系統内核設計中,描述符表作為全局描述符表(Global Descriptor Table, GDT)存儲段寄存器屬性,包含内存基址、界限值和訪問權限等元數據。類似機制可見于現代圖形API,如Vulkan的描述符集(Descriptor Sets)管理着色器資源綁定[引用自Khronos Group Vulkan文檔]。
硬件交互層 x86架構通過LGDT指令加載GDTR寄存器指向的描述符表,實現保護模式内存管理。這種硬件級交互機制在Intel® 64 and IA-32 Architectures Software Developer's Manual中有詳細規範[引用自Intel開發者手冊第3卷第3章]。
多語言編碼支持 在Unicode标準中,描述符表衍生出"字符描述符表"概念,記錄文字系統的書寫方向、連字規則等屬性,該應用可見于International Components for Unicode庫的布局引擎設計[引用自ICU項目文檔]。
技術文檔中常出現的公式化表達可表示為: $$ GDTR = begin{cases} Base & 32位基地址 Limit & 16位表界限 end{cases} $$ 該數學表達準确描述了x86架構描述符表寄存器的數據結構組成。
描述符表(Descriptor Table)是計算機系統中用于管理和描述資源的核心數據結構,常見于操作系統和硬件層面的内存管理。以下是詳細解釋:
描述符表是一種數組或列表結構,由多個描述符條目組成。每個條目描述一個系統資源(如文件、内存段、設備等)的屬性與訪問規則,充當資源與系統之間的抽象接口。
open("file.txt")
時,系統分配一個新描述符(如3),并添加到當前進程的描述符表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實現細節,可參考操作系統内核文檔(如Linux内核手冊)或CPU架構手冊(如Intel SDM)。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