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煙(Coal Smoke)是煤炭不完全燃燒時産生的混合污染物,其定義與特性可從以下四方面解析:
化學構成與物理形态
煤煙主要由懸浮碳顆粒(soot)、硫氧化物(SOₓ)、氮氧化物(NOₓ)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組成。顆粒物直徑多在PM2.5至PM10範圍,可長期懸浮于空氣中。《牛津科學詞典》将其歸類為"碳質氣溶膠"(Carbonaceous Aerosol)。
生成場景與曆史應用
主要源自燃煤鍋爐、工業窯爐及傳統家庭取暖設備。19世紀英國工業革命期間,煤煙排放量達到峰值,倫敦曾因"大煙霧事件"(1952年)緻數千人死亡。部分發展中國家仍将其作為廉價熱源使用。
環境與健康影響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長期暴露于煤煙環境會使肺癌發病率提升37%,兒童哮喘風險增加52%。其含有的苯并[a]芘(BaP)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為1類緻癌物。
治理标準與技術
《大氣污染防治法》規定工業煤煙需經靜電除塵(ESP)或袋式過濾處理,排放限值為20mg/m³。美國環保署(EPA)推薦使用濕法脫硫(WFGD)技術降低硫氧化物含量。
煤煙是煤炭不完全燃燒時産生的顆粒性煙霧,屬于常見的大氣污染物。以下是綜合權威信息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組成 煤煙主要由未充分燃燒的碳微粒、硫化物、氮氧化物等物質組成。其形成與煤炭質量、燃燒工藝密切相關,不完全燃燒過程會産生大量直徑小于10微米的懸浮顆粒物(PM10)。
二、健康危害
三、環境危害 占大氣飄塵總量的30%左右,不僅降低大氣透明度形成霧霾,還會導緻酸雨(含硫化合物與雨水反應)。
注:建議通過安裝除塵設備、改用清潔能源等方式減少煤煙污染。更多數據可參考世衛組織緻癌物清單及大氣污染研究報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