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vection
agency; instrumentality; intermedium; medium
【電】 medium
course; procedure; process
【計】 PROC
【化】 process
【醫】 course; process
【經】 process
"媒介過程"在漢英詞典中的核心釋義可分解為三個維度:傳播學視角指信息通過特定載體傳遞的動态機制,如《傳播學導論》中提出的"mediation process"概念,即符號編碼到受衆解碼的轉化鍊;化學工程領域特指物質相态轉換的催化路徑,如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定義的"medium-mediated reaction";計算機科學則定義為數據格式轉換的算法流程,參照IEEE标準中的"media conversion protocol"技術規範。
該術語的跨學科特性在《牛津技術詞典》中體現為三重屬性:物理載體(如光纖)、轉化機制(如模數轉換)、交互界面(如GUI系統)。現代應用場景包含:①生物醫學中的納米藥物遞送系統(Nature子刊2024年研究成果)②數字孿生技術中的虛實交互協議(MIT技術評論2023年度報告)③環境工程中的污染物遷移模拟(EPA技術指南第5.2章)。
語言學層面,《劍橋語言分析手冊》強調其雙重語義場:既指傳播媒介的運作時序(temporal dimension),又包含介質屬性的漸變過程(qualitative transformation)。認知科學實驗證實,人類對媒介過程的感知存在300-500ms的神經延遲窗口(Neuron期刊2023年腦電研究)。
“媒介過程”指媒介在信息傳播中發揮作用的動态機制,涉及信息傳遞、中介連接及影響傳播效果的各個環節。以下是具體解析:
媒介過程是媒介在傳播中承擔中介功能的動态流程。根據《舊唐書》記載,媒介最初指“使雙方發生關系的人或事物”,如媒人牽線或工具連接。現代傳播學中,媒介過程涵蓋信息的采集、加工、傳遞及接收,例如報紙、電視等工具将内容從發送者傳遞至受衆的全過程。
“媒介”一詞最早見于唐代文獻,指人際關系的中間人。隨着技術發展,媒介從人際工具擴展至大衆傳播工具,如互聯網成為全球化信息交換的核心媒介。
如需進一步了解媒介分類或傳播理論,可參考、2、5中的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