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滴蟲科英文解釋翻譯、毛滴蟲科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Trichomonadidae
分詞翻譯:
毛滴蟲的英語翻譯:
【醫】 trichomonad
科的英語翻譯:
a branch of academic study; family; pass a sentence; section
【化】 family
【醫】 department; family; family systematic
【經】 accountant's department; division head; section
專業解析
毛滴蟲科(英文:Trichomonadidae)是原生動物門(Protozoa)、副基體門(Parabasalia)或動鞭毛綱(Zoomastigophorea)下的一個科級分類單元,主要包含一類具有鞭毛、營寄生生活的單細胞微生物。其名稱來源于其代表性屬——毛滴蟲屬(Trichomonas)的形态特征(具有鞭毛)。
一、 核心定義與分類地位
- 中文名: 毛滴蟲科
- 英文名: Trichomonadidae
- 拉丁學名: Trichomonadidae
- 分類地位: 屬于原生生物界(Protista)、副基體門(Parabasalia)或傳統的鞭毛蟲類。該科下包含多個屬,其中毛滴蟲屬最為人熟知,如引起人類疾病的陰道毛滴蟲(Trichomonas vaginalis)。
二、 形态特征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毛滴蟲科成員的主要形态特征包括:
- 鞭毛 (Flagella): 通常具有4-6根鞭毛,其中一根向後延伸形成波動膜 (undulating membrane),這是其運動的主要器官,也是識别特征之一。鞭毛的擺動驅動蟲體呈跳躍式或旋轉式運動。
- 軸柱 (Axostyle): 一條堅硬的、由微管組成的杆狀結構,貫穿蟲體,從體前端延伸至後端并可能突出體外,提供支撐作用。
- 副基體 (Parabasal Body): 一種高爾基體相關的細胞器,是其所屬門(副基體門)的特征性結構,與能量代謝有關。
- 細胞核 (Nucleus): 一個大的泡狀細胞核,位于蟲體前部。
- 形态: 通常呈梨形、橢圓形或圓形。
三、 生活習性 (Habitat and Life Cycle)
- 寄生性 (Parasitic): 毛滴蟲科成員絕大多數為專性寄生蟲。
- 宿主 (Hosts): 主要寄生于脊椎動物(包括人類、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等)的特定部位。
- 主要寄生部位:
- 泌尿生殖道: 如陰道毛滴蟲寄生于人類泌尿生殖道(陰道、尿道、前列腺等),引起滴蟲性陰道炎/尿道炎。
- 消化道: 如口腔毛滴蟲(Trichomonas tenax)寄生于人類口腔;禽毛滴蟲(Trichomonas gallinae)寄生于鳥類口腔、食道、嗉囊等。
- 生活史 (Life Cycle): 相對簡單,通常僅有滋養體 (trophozoite) 階段,無包囊階段。滋養體通過直接接觸(主要是性接觸或親鳥喂食雛鳥)或污染的物品/環境傳播。滋養體在宿主體外環境抵抗力較弱。
四、 醫學與獸醫重要性 (Medical and Veterinary Significance)
毛滴蟲科中最具醫學重要性的是陰道毛滴蟲:
- 緻病性 (Pathogenicity): 引起滴蟲病 (Trichomoniasis),是最常見的非病毒性性傳播感染之一。在女性可導緻陰道炎,症狀包括外陰瘙癢、灼痛、泡沫狀黃綠色分泌物、性交痛等;在男性通常無症狀或引起尿道炎、前列腺炎。感染增加HIV傳播風險。
- 診斷與治療: 診斷主要依靠顯微鏡檢查分泌物、培養或核酸檢測。治療通常使用硝基咪唑類藥物(如甲硝唑、替硝唑)。
- 獸醫重要性: 禽毛滴蟲可引起鳥類(尤其是鴿子和猛禽)嚴重的口腔和上消化道病變(“潰瘍”或“幹酪樣”病竈),稱為“禽滴蟲病”或“潰瘍病”,可導緻死亡。
五、 相關屬舉例
- 毛滴蟲屬 (Trichomonas): 模式屬,包含陰道毛滴蟲、口腔毛滴蟲、禽毛滴蟲等。
- 組織滴蟲屬 (Histomonas): 引起火雞組織滴蟲病(黑頭病),主要損害肝髒和盲腸。其形态和運動方式與典型毛滴蟲有差異。
- 五鞭毛滴蟲屬 (Pentatrichomonas): 如人五鞭毛滴蟲(舊稱人毛滴蟲 Trichomonas hominis),寄生于人腸道,通常認為非緻病或弱緻病。
權威參考資料
-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CDC) - 滴蟲病信息頁: 提供陰道毛滴蟲感染的流行病學、症狀、診斷、治療和預防的官方指南。 (來源: CDC)
- 世界衛生組織 (WHO) - 性傳播感染概況介紹: 包含滴蟲病在全球的負擔和防控信息。 (來源: WHO)
- 《醫學寄生蟲學》教材 (如人民衛生出版社版本): 系統介紹毛滴蟲的形态、生活史、緻病、診斷、流行與防治。 (來源: 權威醫學寄生蟲學教材)
- 《獸醫寄生蟲學》教材或專著: 詳細闡述禽毛滴蟲、組織滴蟲等對經濟動物和野生動物的危害及防控。 (來源: 權威獸醫寄生蟲學教材/專著)
- 原生動物學專業數據庫/期刊 (如Protist, Journal of Eukaryotic Microbiology): 提供毛滴蟲科最新的分類學、分子生物學、生理生化及緻病機制研究進展。 (來源: 原生動物學領域專業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毛滴蟲科(Trichomonadidae)是原生動物門下的一個分類單元,以下是其核心信息的綜合說明:
1. 分類地位
毛滴蟲科屬于:
- 門:肉足鞭毛蟲門(Sarcomastigophora)
- 綱:動鞭毛蟲綱(Zoomastigophorea)
- 目:毛滴蟲目(Trichomonadida)
2. 形态特征
- 蟲體具有鞭毛,數量多為3-6根,其中1根向後延伸形成波動膜。
- 生活史僅有滋養體階段,無包囊。
- 典型種類(如陰道毛滴蟲)呈梨形,體長7~23μm,前端有泡狀核及基體結構。
3. 生物學特性
- 宿主與寄生部位:可寄生在人類及動物生殖道、泌尿道、消化道等潮濕環境。
- 繁殖方式:通過二分裂進行無性繁殖。
- 環境適應性:在25-40℃、pH 5.2-6.6的環境中易存活,耐幹燥能力較弱。
4. 緻病性與傳播
- 常見病原體:如陰道毛滴蟲(Trichomonas vaginalis),引起滴蟲性陰道炎、尿道炎等,通過性接觸或間接接觸傳播。
- 症狀:女性表現為白帶異常、瘙癢;男性多無症狀或輕微尿道炎。
5. 防治與治療
- 診斷:通過分泌物鏡檢或分子檢測确認蟲體。
- 治療:常用甲硝唑類藥物,需伴侶同時治療以防複發。
毛滴蟲科是一類具有鞭毛的原生動物,包含多個緻病性種類,其分類和生物學特性為臨床診斷提供重要依據。如需更詳細分類學信息,可參考原生動物分類學研究文獻。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