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Marxism
mark
【經】 mark
consider; long for; think; think of; thought
馬克思(Marx)在漢英詞典中的釋義可概括為:指19世紀德國哲學家、經濟學家卡爾·馬克思(Karl Marx, 1818-1883),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創始人。其核心思想包括曆史唯物主義、剩餘價值理論及階級鬥争學說,主張通過無産階級革命實現共産主義社會。根據《不列颠百科全書》,馬克思的學說對現代社會科學、政治運動及經濟學研究産生深遠影響。
從學術定義角度,馬克思的代表性著作《資本論》(Das Kapital)系統論述了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運行規律,提出商品二重性、勞動價值論等經典概念。其與恩格斯合著的《共産黨宣言》首次完整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綱領,被國際學術界視為現代政治哲學奠基文獻之一。
在跨文化語境中,"Marxism"(馬克思主義)的英語釋義強調其作為社會分析工具與革命實踐指南的雙重屬性。《斯坦福哲學百科全書》指出,馬克思的異化理論和對資本邏輯的批判持續影響着當代全球化問題研究。中國學者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曆史考證版(MEGA²)編纂中,進一步推動了原始文本的跨語言闡釋。
馬克思(Karl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是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的先驅,其思想體系深刻影響了近現代社會發展。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生平與身份 馬克思出生于德國普魯士萊茵省特裡爾城的律師家庭,先後在波恩大學和柏林大學學習法律、哲學和曆史。他不僅是哲學家、經濟學家,還是社會學家和革命理論家,被稱作“社會學三巨頭之一”。
二、核心貢獻
馬克思主義理論
與恩格斯共同創立了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為基礎的理論體系,涵蓋勞動價值論、階級鬥争學說等,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運行規律,并提出了科學社會主義構想。
革命實踐
作為第一國際(國際工人協會)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他推動無産階級聯合鬥争,主張通過革命實現社會變革。
三、主要著作
代表作包括《共産黨宣言》(與恩格斯合著)、《資本論》《德意志意識形态》等。其中《資本論》系統批判了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共産黨宣言》則成為共産主義運動的綱領性文件。
四、曆史影響
馬克思的理論成為20世紀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的指導思想,至今仍是分析社會矛盾、經濟問題的重要工具。其思想在廣義上還包括繼承者(如列甯、毛澤東等)的發展成果。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理論或曆史細節,可查閱權威哲學史著作或馬克思主義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