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 pulse-average time
impulse; pulse
【計】 pulse
【化】 pulse
【醫】 pulse
【計】 average time; mean time; MT
在電子工程與信號處理領域,"脈沖平均時間"(Pulse Average Time,英文縮寫PAT)指代脈沖信號在特定周期内的時間特性平均值。該術語的核心定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技術定義
脈沖平均時間通常指脈沖信號重複周期内,有效脈沖寬度(Pulse Width)與無效間隔時間的加權平均值。其數學表達式為: $$ PAT = frac{sum{i=1}^{n} (t{on_i} cdot Ai)}{sum{i=1}^{n} Ai} $$ 其中$t{on_i}$為單個脈沖的有效持續時間,$A_i$為對應脈沖幅度(IEEE Standard 181-2011)。
應用場景
在雷達系統設計中,該參數用于計算目标回波信號的占空比(Duty Cycle),直接影響發射功率控制(參考《現代雷達系統設計》清華大學出版社);在數字通信領域,它決定信號采樣窗口的同步精度(ITU-R SM.328-14技術報告)。
相關參數
與脈沖重複間隔(PRI)、脈沖重複頻率(PRF)共同構成脈沖時序特性三要素。美國國家标準技術研究院(NIST)的《時域測量手冊》指出,PAT的測量誤差需控制在±2%以内以保證高速數字電路的信號完整性。
該術語的标準化定義可在中國國家标準化管理委員會(GB/T 2900.56-2018)及國際電工委員會(IEC 60050-561:2014)的術語數據庫中獲得權威佐證。
以下基于術語分解和常規技術領域的理解進行解釋:
脈沖平均時間可能指以下兩種技術場景中的概念:
脈沖信號的時間特性分析
特定應用場景
注意:該術語可能存在領域特異性定義。若涉及具體場景(如量子物理、核磁共振等),建議補充上下文以便進一步精準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