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馬棒狀杆菌英文解釋翻譯、馬棒狀杆菌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Corynebacterium equi

分詞翻譯:

馬的英語翻譯:

equine; gee; horse; horseflesh; neddy; steed
【醫】 hippo-

棒的英語翻譯:

bar; mallet; stick; wand; good
【化】 bar; rod

狀的英語翻譯:

account; certificate; condition; shape; state; written complaint
【醫】 appearance

杆菌的英語翻譯:

bacili
【醫】 bacilli; bacillo-; bacteria; rod bacteria

專業解析

馬棒狀杆菌(Corynebacterium equi)是一種革蘭氏陽性、需氧性棒狀細菌,主要感染馬科動物并引發呼吸道疾病。該菌在微生物分類學上曾長期歸屬于棒狀杆菌屬,但根據最新的系統發育分析,現已被重新歸類為紅球菌屬,學名更新為Rhodococcus equi。其細胞形态呈多形性,可表現為短杆狀或球杆狀,具有弱抗酸性染色特性。

在獸醫臨床中,馬棒狀杆菌是幼駒支氣管肺炎的主要病原體。感染途徑通常通過吸入受污染的土壤或糞便顆粒傳播,細菌在肺泡巨噬細胞内增殖并形成化膿性肉芽腫病變。典型症狀包括發熱、咳嗽、鼻腔分泌物增多及漸進性消瘦。實驗室診斷需結合細菌培養、PCR核酸檢測及組織病理學檢查。

該菌對β-内酰胺類抗生素天然耐藥,臨床治療首選大環内酯類(如紅黴素)聯合利福平的組合療法,療程通常持續4-6周。預防措施重點在于牧場衛生管理,包括定期消毒廄舍、隔離患病動物及對妊娠母馬進行免疫接種。

參考資料:

  1. 美國微生物學會《國際系統與進化微生物學雜志》
  2. 默克獸醫手冊(第11版)
  3. 《獸醫抗生素臨床應用指南》(中國農業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馬棒狀杆菌(舊稱)現稱為馬紅球菌(Rhodococcus equi),是紅球菌屬中唯一的動物緻病種。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分類與命名
    該菌曾歸類于棒狀杆菌屬,舊稱“馬棒狀杆菌”,後因形态和遺傳特征調整至紅球菌屬,更名為“馬紅球菌”。棒狀杆菌屬(如白喉杆菌)通常呈棒狀且含異染顆粒,而馬紅球菌雖曾有類似形态描述,但實際屬于不同屬。

  2. 形态特征

    • 在培養基(如葡萄糖酵母膏瓊脂)中初期呈絲狀,迅速斷裂為杆狀、球形或多形态。
    • 革蘭氏陽性,可能呈現弱抗酸性染色(類似分枝杆菌特性)。
    • 無芽孢、無鞭毛,不形成氣生菌絲或分生孢子。
  3. 生理特性

    • 生長條件:偏性需氧,適宜溫度28-30℃,10-40℃均可生長。
    • 菌落特征:形成光滑、邊緣整齊的灰紅至橙紅色菌落,質地閃亮。
    • 化學組成:DNA的G+C含量為70-71摩爾%,含結核硬脂酸及長鍊黴菌酸(碳數30-38)。
  4. 緻病性
    作為動物病原體,主要感染馬等牲畜,可引起呼吸道或化膿性感染。其緻病機制與細胞壁成分(如黴菌酸)及免疫逃逸能力相關。

備注:棒狀杆菌屬與紅球菌屬的差異體現在代謝、遺傳及緻病特性上。例如,白喉杆菌等棒狀杆菌多産外毒素,而馬紅球菌的緻病性更依賴環境適應性和宿主免疫反應。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