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celadonite
green; viridescence
【醫】 chlor-; chloro-; green
scale; squama
【醫】 lepido-; scute; squama; squamae; squame; squamo-
rock; stone
【醫】 calculi; calculus; lapis; litho-; petro-; stone
綠鱗石(英文:Chlorite)是含水的層狀鋁矽酸鹽礦物集合體的統稱,屬于綠泥石族礦物。其化學成分可表示為$(Mg,Fe)_5Al(AlSi3O{10})(OH)_8$,晶體結構為單斜晶系,顔色以綠色為主,硬度2-2.5,密度2.6-3.3 g/cm³。
在地質學中,綠鱗石是變質岩中常見的次生礦物,形成于低溫熱液蝕變或區域變質環境,常與石英、雲母等礦物伴生。其形态多呈鱗片狀集合體,表面具有珍珠光澤,在工業上可作為填土材料或低檔裝飾石材。
根據國際礦物學協會(IMA)分類标準,綠鱗石亞族包含14種獨立礦物物種,其中鎂綠泥石(Clinochlore)和鐵綠泥石(Chamosite)是最典型的兩個端元品種。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的岩石數據庫顯示,該礦物廣泛分布于全球變質岩帶,包括中國大别山造山帶、阿爾卑斯山脈等地。
參考來源:
綠鱗石是一種礦物,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綠鱗石屬于矽酸鹽礦物,常見于變質岩或熱液礦床中,具有典型的綠色調。其名稱來源于顔色特征(綠色)和鱗片狀結構。
外文名稱與發音
用途與特性
綠鱗石因顔色穩定,曆史上曾被用作天然綠色顔料(綠土顔料),尤其在文藝複興時期的壁畫和油畫中應用廣泛。其礦物學特性包括層狀結構,與雲母族礦物有相似性。
相關礦物
常與綠磷鋁石、綠磷鐵礦等綠色礦物共生,同屬綠泥石或雲母族變種。
如需更專業的礦物學參數(如化學成分、晶體系統),建議參考地質學專業文獻或數據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