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chloramghenicol; chloromycetin
氯胺苯醇(Chloramphenicol)是一種廣譜抗生素類藥物,其英文名稱源自化學結構中的氯原子(chloro-)、酰胺基團(-amide)和苯環(phenyl)。該藥物通過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阻斷肽鍊延長,從而發揮抗菌作用。其主要適應症包括傷寒、腦膜炎及立克次體感染等嚴重細菌性疾病。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基本藥物清單,氯胺苯醇屬于臨床必需抗生素範疇,但因存在骨髓抑制等嚴重副作用,目前僅推薦在缺乏替代藥物時使用。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要求其使用需嚴格監測血象,防止再生障礙性貧血發生。
在藥物化學領域,氯胺苯醇的分子式為C₁₁H₁₂Cl₂N₂O₅,晶體結構含兩個手性中心,具有旋光活性。其水溶性較低(2.5 mg/mL),需通過酯化修飾(如棕榈酸酯)改善生物利用度。該化合物在1947年由David Gottlieb首次從鍊黴菌中分離獲得,成為首個大規模生産的合成抗生素。
參考來源:
關于“氯胺苯醇”的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氯胺苯醇(英文名:Chloramphenicol)是一種化學藥物的名稱。其英文名稱由“Chlor-”(氯)、“-amphenicol”(苯醇類衍生物)組成,直接對應中文音譯。
醫學用途與身份
根據醫藥領域的應用,氯胺苯醇實際上是廣譜抗生素氯黴素的别稱。它通過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發揮抗菌作用,曾用于治療傷寒、腦膜炎等嚴重感染。但由于可能引發骨髓抑制等嚴重副作用,現多作為二線藥物或在特定情況下使用。
注意事項
目前市售的氯黴素類藥物(如片劑、滴眼液等)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避免自行購買濫用。其價格因劑型和品牌不同有所差異,常見劑型價格在20-30元人民币範圍内。
補充說明
該藥物名稱可能存在地域性或曆史性差異,例如“路黴素片”等商品名可能與氯黴素相關,但具體需核對藥品成分表或咨詢藥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