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fossae cranii anterior
顱前窩(Anterior Cranial Fossa)是顱底解剖結構中的前部凹陷區域,主要容納大腦額葉。該結構由額骨眶部、篩骨篩闆及蝶骨小翼共同構成,其前界為額嵴,後界以蝶骨小翼後緣與顱中窩分界。顱前窩最顯著的特征是篩骨篩闆上的篩孔(cribriform foramina),嗅神經纖維經此處穿入鼻腔。
從臨床解剖學角度,顱前窩底部與鼻腔、篩窦及額窦關系密切,骨折時可引發腦脊液鼻漏或嗅覺喪失。該區域還包含重要的血管結構如篩前動脈,以及腦膜中動脈前支。在影像學檢查中,顱前窩的完整性評估對顱腦外傷診療具有關鍵意義。
胚胎學研究表明,顱前窩的形成始于胚胎第8周,由額鼻突和視泡的發育共同塑造。其骨化過程涉及膜内成骨和軟骨内成骨兩種機制,額骨主要通過膜内骨化形成,而篩骨則經曆軟骨内骨化階段。
權威參考資料:
顱前窩是顱底内面三個凹陷區域中最靠前的部分,主要承擔大腦額葉的承托和保護功能。以下從解剖結構、臨床關聯等方面綜合說明:
構成骨骼
由額骨眶部、篩骨的篩闆和蝶骨小翼共同構成。其中篩闆中部凹陷,表面有篩孔(約20-40個),是嗅神經穿行的通道。
位置與相鄰結構
前界為額鱗(額骨垂直部),後界為蝶骨小翼後緣,兩側與眼眶頂部相鄰。正中線可見額嵴、盲孔、雞冠等标志性結構。
骨折典型表現
暴力撞擊或墜落傷易導緻顱前窩骨折,表現為:
診治要點
CT或X線可顯示骨折線,治療需預防感染(尤其腦脊液漏者),嚴重時需手術修補。
注:顱中窩、顱後窩的孔裂(如視神經管、圓孔等)常被誤認為屬于顱前窩,實際視神經管位于顱中窩前部,需注意鑒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