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兵役稅英文解釋翻譯、兵役稅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法】 conscription of wealth

分詞翻譯:

兵役的英語翻譯:

【法】 military service

稅的英語翻譯:

duty; geld; tax
【經】 imposition; impost; tariff; tax

專業解析

兵役稅(Military Service Tax / Conscientious Objector Tax)在漢英詞典角度指因宗教、道德或倫理原因拒絕服兵役的個人,依法向政府繳納的替代性稅款。該制度允許公民通過經濟補償方式履行國防義務,平衡個人信仰與國家軍事需求。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要點:


一、法律性質與定義

  1. 替代性義務

    兵役稅并非普通稅種,而是拒服兵役者(Conscientious Objector)以金錢替代兵役的法定義務。例如,德國《基本法》第12a條規定,良心拒服兵役者需完成替代性民事服務或繳納補償金。

  2. 非懲罰性

    區别于逃稅或拒服兵役的罰金,兵役稅是合法合規的替代方案,受國際人權公約保護(如《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8條)。


二、適用對象與條件

  1. 良心拒服兵役者

    僅適用于因宗教信仰(如貴格會、門諾派信徒)或非宗教道德信念拒絕參戰者,需經政府審核認定。美國最高法院在Gillette v. United States(1971)案中明确其適用标準。

  2. 法定豁免程式

    申請人需提交書面聲明并接受審查,如韓國《兵役法》第88條要求提供宗教團體證明或倫理依據材料。


三、功能與社會意義

  1. 平衡權利與義務

    保障公民信仰自由的同時維護國防需求,如奧地利允許拒服者繳納“和平稅”(Friedenssteuer)支持非軍事公共服務項目。

  2. 曆史實踐

    冷戰時期北歐國家(如瑞典、挪威)将稅款用于醫療、災害救援等民事領域,形成“替代性服務基金”模式。


中國語境說明

我國《兵役法》未設立兵役稅制度,但第27條規定因身體條件或政治原因不適合服役者可免服兵役,與“替代性服役”概念存在本質差異。


權威參考來源

  1. 德國聯邦司法部:《基本法》第12a條解釋
  2. 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8號一般性意見
  3. 美國最高法院判例:Gillette v. United States, 401 U.S. 437 (1971)
  4. 韓國兵務廳:《兵役法實施條例》
  5. 瑞典稅收政策研究所:《替代性服務制度研究報告》(2018)
  6.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

網絡擴展解釋

“兵役稅”指通過繳納一定費用替代或免除兵役義務的稅收形式,其含義需結合曆史與現代背景綜合理解:

  1. 定義與核心概念
    兵役稅是適齡公民通過支付金錢免除自身服役義務的稅收形式,常見于強制兵役制度下。它既可以是替代性繳費(如瑞士),也可能是古代賦役制度的組成部分(如中國、歐洲)。

  2. 曆史起源與實踐

    • 中國古代:兵役與賦稅、徭役結合,形成“賦稅徭役”體系。統治者通過強制征發兵役或允許以錢代役,間接形成類似兵役稅的制度。
    • 歐洲中世紀:英格蘭曾實施“軍役稅”,自由男性需服兵役或繳稅,後演變為“兵役免除稅”,允許通過繳費豁免軍役義務。
  3. 現代案例(瑞士)
    瑞士對免除兵役者征收替代性稅款,按收入百分比繳納,持續至服役年齡結束(通常20-50歲)。但該稅未被歸為正規稅種,不適用國際稅收條約。

  4. 學術讨論與争議
    部分研究提出将兵役稅作為緩解兵役負擔不公的解決方案,例如允許身體條件不符或不願服役者通過繳稅替代義務。但此類構想更多停留在理論層面,尚未廣泛實施。

  5. 性質與争議點
    兵役稅是否合理存在争議:支持者認為其體現“責任替代”,反對者則質疑可能加劇社會不平等(富人可通過繳費逃避義務)。目前僅少數國家以非正規稅形式存在,多數地區仍以強制服役為主。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國家政策細節或學術觀點,可查閱來源網頁(如知網文獻、道客巴巴論文等)。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