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logical constant
在漢英詞典框架下,“邏輯常數”(Logical Constant)指在邏輯系統中具有固定、明确含義且不隨語境變化的符號或術語。它們是構建邏輯推理的基礎元素,其意義獨立于具體命題内容。以下是詳細解釋:
固定語義
邏輯常數在形式邏輯中代表特定的邏輯關系或操作,如“與(and)”、“或(or)”、“非(not)”、“如果…那麼…(if…then…)”等。其含義由邏輯系統預先定義,不因具體陳述改變。
例:在命題邏輯中,“∧” 恒表示“合取”(conjunction),即“且”關系。
與變元的區别
區别于“邏輯變元”(如命題變量 p, q),邏輯常數本身不承載具體内容,而是決定變元之間的結構關系。例如,“p ∧ q” 的結構由“∧”定義,而 p、q 可代入任意命題。
漢英對照 | 符號表示 | 邏輯功能 |
---|---|---|
否定(Negation) | ¬, ~ | 表示命題的假(如“非p”) |
合取(Conjunction) | ∧, & | 表示“且”關系(如“p且q”) |
析取(Disjunction) | ∨ | 表示“或”關系(如“p或q”) |
蘊涵(Implication) | →, ⇒ | 表示“如果p,那麼q” |
等值(Equivalence) | ↔, ⇔ | 表示“當且僅當”(雙向蘊涵) |
邏輯常數是分析語言結構和推理有效性的關鍵工具。在語義學中,它們被視為“真值函項聯結詞”(truth-functional connectives),即複合命題的真值僅由子命題真值與邏輯常數決定。例如:
對邏輯常數的定義與哲學争議有系統分析(詳見:Logical Constants Entry)。
明确區分邏輯常數與邏輯變元,強調其在形式系統中的不可變性(Cambridge Dictionary of Logic, 2016)。
如弗雷格《概念文字》首次系統引入邏輯符號體系,奠定現代邏輯常數符號化基礎。
邏輯常數作為邏輯系統的“骨架”,确保推理過程的精确性與普適性。其跨學科價值涵蓋哲學、語言學、計算機科學(如布爾代數),是理解形式化思維的核心概念。
“邏輯常數”是邏輯學中的核心概念,指在邏輯系統中具有固定含義且不隨語境改變的符號或連接詞。它們不涉及具體命題内容,而是用于構建命題間的邏輯關系,形成推理結構。以下是詳細解釋:
若需進一步了解邏輯系統或形式化定義,建議參考邏輯學教材(如《數理邏輯基礎》)或相關學術資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