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opisthion
skull
【醫】 brain case; brain pan; cranio-; cranium
after; back; behind; offspring; queen
【醫】 meta-; post-; retro-
a little; dot; drop; feature; particle; point; spot
【計】 distributing point; dot; PT
【醫】 point; puncta; punctum; spot
【經】 point; pt
顱後點(英文:Inion)是顱骨枕部外表面最突出的解剖标志點,位于枕骨隆突(external occipital protuberance)的頂點位置。這一術語在人體測量學、法醫學及臨床醫學中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其定位對顱骨形态分析和生物識别研究至關重要。
根據《道蘭氏英漢醫學辭海》(第28版)定義,顱後點對應"inion"一詞,特指頭骨後枕區中線處可觸及的骨性隆起最高點。中國解剖學會發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将其歸類為"顱測量點",用于建立Frankfort水平面等基準坐标系。
在醫學實踐中,顱後點作為關鍵體表标志具有以下功能:
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解剖學術語》第2版(FCAT, 2011)強調該标志點在不同人種間存在形态差異,測量時應結合三維重建技術确保準确性。美國國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解剖數據庫顯示,顱後點與枕外粗隆的解剖對應關系存在約2-3毫米的個體變異範圍。
注:本文參考資料來源包括《道蘭氏英漢醫學辭海》紙質版(ISBN 978-7-117-14832-3)、中國解剖學會官網公布的術語标準,以及世界衛生組織公開發布的解剖學術語文件。
“顱後點”是顱骨測量學中的一個解剖學術語,指顱骨後部在正中矢狀面上最突出的點,通常位于枕骨隆凸(後腦勺最凸出處)附近。具體來說,它是顱骨最大水平周長上的最後端位置,常用于測量顱骨的最大長度(從眉間點到顱後點)或研究顱骨形态特征。
若涉及具體研究或臨床場景(如顱骨畸形評估),建議結合影像學或專業測量工具進行精确定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