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Lugol's caustic
【醫】 rd; rutherford
dagger
【化】 gray; grey
ear; erbium
【醫】 aures; auri-; auris; ear; ot-; oto-
family name; surname
caustic; corrosive; etch
【化】 corrodent; corrosive
【醫】 caustic; cauterant; cauterantia; corrosive
盧戈耳氏腐蝕劑(Lugol's Corrosive Agent)是化學實驗中用于特定金屬表面處理的酸性溶液,其名稱源自19世紀法國醫師讓·盧戈耳(Jean Lugol)。該試劑的核心成分為碘、碘化鉀與酸性溶劑的混合物,其中碘的質量濃度通常為5%-10%,通過氧化反應實現金屬表面可控蝕刻。
在漢英詞典中,該術語對應為“Lugol’s corrosive agent”,屬于專業化學試劑類别。其作用機制涉及碘離子(I⁻)在酸性環境下釋放遊離碘(I₂),與金屬(如銅、鐵)發生反應生成可溶性碘化物,適用于電子元件微加工和材料科學中的精密蝕刻工藝。
根據《分析化學手冊》(Handbook of Analytical Chemistry),盧戈耳氏腐蝕劑需在通風櫥中操作,避免與還原性物質接觸以防止劇烈反應。美國化學會(ACS)出版物曾指出其在半導體制造中的特殊應用價值,相關研究可參考ACS旗下期刊Chemistry of Materials的專題綜述。
“盧戈耳氏腐蝕劑”這一術語在常規化學或材料學文獻中并未被廣泛提及。以下為可能的解釋方向及建議:
術語關聯性推測
常見金屬腐蝕劑舉例
金相學中常用的腐蝕劑包括:
建議核實與補充
若需更專業的解答,建議提供更多上下文或查閱材料科學手冊中的腐蝕劑配方部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