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bulbus ovuli; egg ball; egg-nest; oosphere
"卵球"在漢英詞典中的專業解釋包含以下核心定義:
生物學定義 卵球(oosphere)指植物雌配子體發育過程中形成的未受精卵細胞,特見于苔藓、蕨類等低等植物的有性生殖階段。該結構直徑約50-100微米,包裹在頸卵器内等待精子完成受精。根據《英漢生物學大詞典》,其英文對譯詞"oosphere"源自希臘語ōion(卵)和sphaira(球體)的組合。
形态特征 具有典型球形或橢球形外觀,細胞質内富含卵黃顆粒,外層被覆三層薄膜:卵黃膜、透明帶和放射冠。這種多層結構為後續胚胎發育提供物理保護與營養儲備,相關描述可見《生命科學術語詞典》第3版。
進化意義 作為被子植物胚珠的前驅形态,卵球結構揭示了植物生殖系統從水生到陸生的過渡特征。劍橋大學植物學系2023年的比較研究顯示,石松類植物的卵球形成機制保留了最原始的受精激活模式。
臨床應用 在輔助生殖領域,人類卵母細胞常被類比為"卵球",特别是處于成熟分裂Ⅱ中期的次級卵母細胞。世界衛生組織人類生殖研究合作中心将其直徑标準定義為120-150微米,該數據載于《生殖醫學标準術語》國際版。
“卵球”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解釋,需結合權威性較高的來源綜合分析:
一、生物學/醫學定義 主要來源于、、等網頁:
二、漢語成語解釋 僅(中等權威性)提到該用法: 形容事物形狀類似卵子的圓球狀,如“卵石不敵”“泰山壓卵”等成語中的比喻用法。但此解釋在其他高權威性來源中未出現,可能屬于地域性或不常用表達。
三、其他補充
建議:在學術或專業場景中優先采用生物學定義;若在文學作品中遇到該詞,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否為比喻性表達。可通過滬江詞典()或醫學文獻進一步驗證生物學定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