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rac
ice
【醫】 ice
pagoda; tower
【化】 column
【醫】 tower
冰塔(ice tower/serac)是冰川地貌中的特殊構造體,指冰川表面因差異性消融和裂隙作用形成的直立或尖錐狀冰體結構。其形成需經曆三個階段:(1)冰川運動産生縱橫交錯的裂隙;(2)太陽輻射與風力侵蝕導緻裂隙擴大;(3)冰體沿裂隙崩解後殘留的孤立柱狀結構。
在地質學領域,《牛津地球科學詞典》定義冰塔為"冰川表面因差異消融形成的塔狀冰體,常見于低緯度高山冰川區"。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SIDC)觀測數據顯示,青藏高原東緣海螺溝冰川的冰塔高度可達15-30米,生命周期約3-5個消融季。
冰塔研究對理解冰川動力學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通過冰塔結構分析,發現其形态變化可反映冰川物質平衡狀态。國際冰川學會建議使用術語"serac"專指冰川裂縫區形成的危險冰塔群。
冰塔,又稱冰林,是冰川表面因長期差别消融形成的塔形冰柱景觀。以下為詳細解釋:
冰塔指冰川表面林立的塔狀冰體,高度可達數十米,形态各異,常伴隨冰湖、冰洞、冰橋等景觀。其形成與冰川運動、裂隙發育及消融作用密切相關。
主要分布于中低緯度高山冰川區:
冰塔林間常分布冰湖、冰洞、冰鐘乳石等次生景觀,構成晶瑩剔透的天然冰雕群,具有極高觀賞價值。
山西隰縣雲夢山的“冰塔”屬于泉水冬季結冰形成的特殊冰積地貌,與冰川冰塔成因不同,需注意區分。
相關英文術語:Serac。若需進一步了解冰塔林探險風險,可參考攀登者注意事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