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 ionic conductivity
ion
【化】 ion
【醫】 ion
【化】 specific conductance
離子導電系數(Ionic Conductivity Coefficient)是描述材料中離子遷移能力的關鍵物理參數,特指在單位電場強度下,單位時間内通過單位面積的離子電荷量。其國際單位制(SI)單位為西門子每米(S/m)。該參數綜合反映了材料的離子遷移率、載流子濃度及溫度依賴性,是評估電解質材料性能的核心指标。
漢英對照定義
指材料在電場作用下傳導離子的能力,由能斯特-愛因斯坦方程(Nernst-Einstein Equation)定量描述:
$$ sigma = frac{n q D}{k_B T} $$
其中 (sigma) 為離子電導率,(n) 為載流子濃度,(q) 為離子電荷量,(D) 為擴散系數,(k_B) 為玻爾茲曼常數,(T) 為絕對溫度。
核心影響因素
固态電解質
如锂離子電池中的 (ce{Li7La3Zr2O12})(LLZO)石榴石電解質,其離子電導率可達 (10^{-3}) S/m 量級,依賴锆位摻雜(如Ta⁵⁺)提升锂離子遷移通道連通性。
生物電化學系統
細胞膜離子通道(如Na⁺/K⁺泵)的導電行為遵循電化學擴散模型,醫學研究中通過測量電導率分析神經信號傳導機制。
電化學基礎理論
Bard, A. J., & Faulkner, L. R. (2001).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2nd ed.). Wiley.
(标準電化學教材,涵蓋離子傳輸動力學模型)
固态離子學進展
Goodenough, J. B., & Kim, Y. (2010). "Challenges for Rechargeable Li Batteries." Chemistry of Materials, 22(3), 587–603.
(闡述固态電解質離子傳導機制與材料設計原則)
國際标準計量
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IUPAC). Compendium of Chemical Terminology ("Gold Book").
(規範術語定義:DOI: 10.1351/goldbook.I03123)
離子導電系數是描述離子在介質(如電解液、固體電解質等)中導電能力的物理量,通常與離子的遷移率、濃度及電荷量相關。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離子導電系數可理解為電導率(σ)的組成部分,計算公式為:
$$
σ = n cdot q cdot μ
$$
其中:
與電阻率的關系
電阻率(ρ)是電導率的倒數,即 ( ρ = frac{1}{σ} ),單位為歐姆·米(Ω·m)。導電系數越高,材料的導電能力越強。
影響因素
應用領域
離子導電系數在電池電解質、生物細胞膜離子通道、電化學傳感器等領域至關重要。例如,锂離子電池的電解質需具備高離子導電系數以減少能量損耗。
與金屬導電的區别
金屬導電依賴自由電子,而離子導電通過帶電粒子遷移實現。金屬導電系數通常遠高于離子體系,但後者在特定場景(如可充電電池)中不可替代。
離子導電系數綜合反映離子在介質中的導電效率,需結合濃度、電荷、遷移率等參數分析,其研究對開發高性能電解質材料具有重要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