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Artemisia dracunculus; tarragon
龍艾(英文:Artemisia capillaris),又稱茵陳蒿或綿茵陳,是菊科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廣泛分布于東亞地區。其幹燥地上部分為常用中藥,具有清熱利濕、退黃等功效。以下是詳細解釋:
龍艾植株高40-100厘米,莖直立多分枝,幼枝密被灰白色柔毛。葉片二至三回羽狀分裂,裂片細線形,長1-2厘米。頭狀花序球形,直徑1.5-2毫米,排成圓錐狀,花黃色。花期8-9月,果期9-10月。主要生長于河岸、山坡等濕潤環境。
主治濕熱黃疸(如急性肝炎、膽囊炎),常配伍栀子、大黃(茵陳蒿湯)。
用于小便不利、濕瘡瘙癢,可單用或配地膚子、白鮮皮。
研究顯示其揮發油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含揮發油(茵陳二炔、茵陳素)、香豆素(6,7-二甲氧基香豆素)、黃酮類(茵陳黃酮)、有機酸等。其中綠原酸、濱蒿内酯為活性成分。
脾胃虛寒者慎用;長期大劑量可能引起胃腸道不適。
來源:
關于“龍艾”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龍艾是法國龍蒿(Artemisia dracunculus)的别稱,屬于菊科蒿屬植物,具有清甜香氣并略帶苦辣味,是法國傳統香辛料之一。
産地與特征
主要産自法國,與俄羅斯龍蒿相似但香味更濃郁。
藥理作用
具有抗痙攣(緩解咳嗽、經痛、打嗝)、消炎、抗過敏、抗病毒等功效。
臨床應用
適用于結腸炎絞痛、經前綜合征、暈車暈船、百日咳及神經痛等病症。
部分資料提到其名稱可能隱含“平息戰亂,達到安甯”的寓意,但未明确文化來源,推測與漢字“龍”的祥瑞象征及“艾”的藥用傳統相關。
注意:以上信息綜合自網絡低權威性來源,建議通過專業植物學或中醫藥典籍進一步驗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