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 cuprous sulfate
vitriol
【化】 spirit of alum; sulfuric acid
【醫】 oil of vitriol; sulfuric acid; vitriol; vitriolic acid
inferior; second
【醫】 deutero-; deuto-; sub-
copper; cuprum
【醫】 copper; Cu; cuprum
硫酸亞銅(Copper(I) sulfate)是一種無機化合物,化學式為Cu₂SO₄。該物質在常溫常壓下不穩定,易發生歧化反應生成硫酸銅(CuSO₄)和金屬銅。其英文名稱中的“I”表示銅的氧化态為+1價,區别于常見的硫酸銅(+2價)。
從化學性質看,硫酸亞銅僅在特定條件下存在,例如在濃硫酸中與銅粉反應生成短暫存在的藍色溶液(來源:高等教育出版社《無機化學》)。工業上可通過銅粉與硫酸在缺氧環境中高溫反應制備,反應式為: $$ 2Cu + H_2SO_4 xrightarrow{Delta} Cu_2SO_4 + H_2O + SO_2↑ $$
應用領域包括:
需注意的是,該化合物對濕度敏感,儲存需隔絕空氣(來源:美國化學會《化學文摘》數據庫)。因其特殊性質,實際應用中多被更穩定的硫酸銅替代。
硫酸亞銅是一價銅的硫酸鹽,化學式為$text{Cu}_2text{SO}_4$,分子量為223.15。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特性:
關于顔色描述,不同來源存在差異:稱“灰黑色”,為“灰白色”,明确為“褐色”。可能因形态(粉末/晶體)或雜質導緻差異,但幹燥狀态下以灰白色或灰黑色為主,遇水分解後可能顯藍色(因生成硫酸銅)。建議以高權威性來源的灰白色或灰色為準。
如需進一步了解應用案例或合成方法,可參考、3、6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