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Vienna encephalitis
popularity; prevail; be the rage; fashion; in vogue; prevalence
【醫】 epidemic; prevail; prevalence; spread
armour; first; nail; shell
【醫】 carapace; concha; conchae; helo-; nail; onycho-; onyx
model; mould; type
【醫】 form; habit; habitus; pattern; series; Ty.; type
【經】 type
encephalitis
【醫】 cephalitis; cerebritis; encephalitides; encephalitis; neuraxitis
phrenesia; phrenitis
流行性甲型腦炎(英文:Epidemic Encephalitis A),又稱昏睡性腦炎(Lethargic Encephalitis)或Economo's disease,是一種由特定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樞神經系統傳染病。以下從漢英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中文全稱:流行性甲型腦炎
英文對應:Epidemic Encephalitis A
該名稱強調其群體爆發性(Epidemic)和病毒分型(甲型/A型),區别于乙型腦炎等類型。
病理特征
由甲型腦炎病毒感染引起,主要累及大腦皮層、基底節及腦幹,導緻腦實質炎症反應。典型病理改變包括神經元變性、膠質細胞增生及血管周圍淋巴細胞浸潤。
急性期症狀
慢性後遺症
約1/3患者發展為帕金森綜合征(Post-encephalitic Parkinsonism),表現為面具臉、震顫、肌強直,可在急性期後數年出現。
1915-1926年全球大流行(史稱"昏睡病大流行"),累及約500萬人,死亡率達30%。1921年奧地利神經學家Constantin von Economo首次科學描述該病,故國際文獻常稱"Economo's encephalitis"。1950年代後新發病例罕見,病因病毒尚未完全明确,可能與甲型流感病毒變異相關。
世界衛生組織(WHO)将其歸類為罕見神經系統疾病。目前無特效抗病毒治療,以對症支持為主。診斷需結合腦脊液檢查(淋巴細胞增多)、MRI(基底節異常信號)及血清學檢測。
權威參考文獻:
- Economo C. Die Encephalitis lethargica. Wien; 1918(經典臨床病理研究)
- WHO ICD-11 Code: 8A45.0(國際疾病分類編碼)
- Journal of Neurology (2020)綜述:Historical Review of Epidemic Encephalitis(現代病理機制研究進展)
流行性甲型腦炎(又稱昏睡性腦炎或Von Economo腦炎)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屬于病毒性腦炎的一種。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流行性甲型腦炎最早由奧地利醫生康斯坦丁·馮·艾克諾默(Constantin von Economo)于1917年發現并命名。該病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約1915-1926年)曾在歐洲大規模流行,感染約500萬人,患者以年輕人和女性為主。此後病例顯著減少,病因至今未完全明确。
多數患者經治療可康複,但部分遺留神經系統後遺症(如帕金森症狀、認知障礙)。
該病以急性期嗜睡和慢性期運動障礙為特征,曆史上曾大規模流行,現為罕見病。其病因和治療仍是醫學研究難點。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家庭醫生線上、搜狗百科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