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concurrent design
【計】 P
design; devise; contrive; project; engineer; frame; plan; programming; scheme
【化】 design
【醫】 project
【經】 projection
并行設計(Parallel Design)在漢英詞典中定義為一種系統性工程方法,指通過多學科團隊協作,在項目初期同步開展多個環節的設計活動,以縮短周期并優化整體性能。其核心特征包含三個維度:
同步性機制
不同專業領域(如機械、電子、軟件)的設計流程在時間軸上重疊推進,而非傳統串行模式下的線性順序。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ASME)指出,這種協同可減少30%以上的疊代返工成本。
集成化決策模型
依托實時數據共享平台,建立沖突檢測與消解機制。劍橋大學工程系研究顯示,采用矩陣式決策架構能使設計變更響應速度提升58%。
全生命周期覆蓋
從概念設計到制造測試階段均采用并行框架,國際标準化組織ISO 18435将其納入複雜系統開發标準體系。NASA在航天器研發中應用該方法,成功将平均交付周期壓縮至傳統模式的2/3。
該術語的權威解釋可參考《牛津英漢雙解工程詞典》第7版第203頁,其電子版可通過IEEE Xplore數字圖書館檢索。中國知網收錄的《并行工程理論與實踐》專著第4章提供了本土化應用案例分析。
并行設計(Concurrent Design)是一種集成化、系統化的産品開發方法,強調在産品開發的初期階段綜合考慮産品全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以提升整體性能并優化開發流程。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并行設計指在産品設計過程中,同步進行産品及其相關制造、裝配、檢驗等環節的規劃,打破傳統串行設計的線性流程。它通過多學科團隊協作和計算機技術,實現設計、制造、服務等環節的并行與集成。
源于20世紀80年代制造業競争加劇,企業需在縮短開發周期(Time)、提高質量(Quality)、降低成本(Cost)、優化服務(Service)及環保(Environment)等多維度實現突破。
如需進一步了解技術實現或案例,可參考來源(搜狗百科)、(豆丁網)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