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 Lutecium; Lutefium; lutetium
镏(liú)是漢字中具有多重含義的漢字,在漢英詞典中主要有以下解釋:
一、化學工藝術語
指中國古代金屬表面處理工藝"镏金",即通過加熱使金汞齊附着于器物表面,再烘烤去除汞,形成鍍金層。該工藝英文譯為"gold-plating"或"amalgam gilding",常見于青銅器、佛像等文物修複領域。
二、方言用法
在中國北方部分地區,"镏子"(liú·zi)指代戒指,例如"金镏子"即金戒指,對應英文"ring"。這一用法在《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中有明确記載。
三、古漢語釋義
《說文解字》中标注其原始讀音為liù,指代古代炊具"釜"的别稱,與"鬲"類炊具相關,英文可譯為"ancient cooking cauldron"。
四、現代化學專業術語
作為"鎦"的簡化字時,指化學元素Lutetium(镥,Lu)的舊稱,原子序數71,屬稀土金屬元素。
“镏”是一個多義字,其核心含義與金屬加工工藝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鍍金工藝
指一種傳統金屬表面處理技術,即用溶解于水銀(汞)中的黃金塗刷在銀、銅等材質的器物表面,形成鍍金層。這種工藝又稱“火鍍金”或“鎏金”,常用于古代金屬器皿、佛像等裝飾()。
字形與結構
該字為形聲字,左部“钅”表示與金屬相關,右部“留”表音。需要注意的是,“镏”與“鎏”常被混淆,但“鎏”更側重描述黃金成色或天然金屬光澤,而“镏”特指人工鍍金方法。
其他語境擴展
在化學領域,“镏”曾被用作元素“鑪”(Rf,Rutherfordium)的舊譯名,但現已被棄用。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多保留在“镏金”等固定詞彙中。
起名寓意
根據民俗文化,該字因與金屬工藝關聯,被認為帶有“珍貴”“穩固”的象征,但因工藝涉及汞等毒性物質,起名時使用頻率較低,且無明顯吉兇傾向()。
若需了解具體鎏金工藝步驟或曆史文物案例,可進一步查閱金屬工藝專業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