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Ridgways' hardness scale
inner; liner; lining; neighbourhood
【法】 knot; sea mile
family name; surname
【醫】 hardness scale
裡氏硬度标(Leeb Hardness Scale)是一種動态硬度測試方法,由瑞士工程師Dietmar Leeb于1975年發明。它通過測量沖擊體在試樣表面的回彈速度與沖擊速度的比值來計算硬度值,其計算公式為:
$$ HL = 1000 times frac{v_R}{v_I} $$
其中:
動态測試原理
裡氏硬度測試采用彈性沖擊原理,通過便攜式硬度計(如裡氏硬度計)的沖擊裝置撞擊材料表面,利用電磁感應測量沖擊體的速度變化。該方法適用于現場快速檢測大型工件(如齒輪、軋輥)或不易移動的金屬構件,無需破壞樣品表面 。
單位與符號
裡氏硬度值以"HL"表示,後接沖擊裝置類型(如HLD表示D型沖擊頭)。不同沖擊裝置(D/DC/G/C型)對應不同材料範圍:
國際标準依據
該方法被納入ISO 16859國際标準(金屬材料裡氏硬度試驗),中國國家标準GB/T 17394與之等同。标準規定測試需滿足:
與其他硬度标準的換算
裡氏硬度可通過ISO 18265标準換算為布氏(HB)、洛氏(HRC)或維氏(HV)硬度。例如:
注:換算存在誤差,需依據材料類型修正 。
Metallic materials—Leeb hardness test
國際标準化組織. ISO官網
《金屬材料裡氏硬度試驗方法》
中國國家标準化管理委員會.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Leeb Hardness Testing of Steel Products
ASTM International. ASTM官網
裡氏硬度标的優勢在于便攜性與高效率,但需注意其局限性:對薄壁件、彈性材料及粗糙表面的測試精度較低,需嚴格遵循标準操作條件。
裡氏硬度标(Leeb Hardness Scale)是一種動态硬度測試方法,由瑞士Dr. Dietmar Leeb于1978年提出。其核心原理是通過測量沖擊體在材料表面的回彈速度與沖擊速度的比值來評估硬度值,公式為: $$ HL = 1000 times frac{V_b}{V_a} $$ 其中,( HL )為裡氏硬度值,( V_b )為回彈速度,( V_a )為沖擊速度。
動态測試原理
利用彈簧彈力驅動沖擊體垂直沖擊材料表面,通過永磁體與線圈感應電壓記錄速度變化,屬于非破壞性檢測。
便攜性與適用性
儀器體積小,適合現場檢測重型部件、曲面(半徑>10mm)及狹小空間(如模具内腔)。
廣泛應用領域
涵蓋機械制造、冶金、航空航天等行業,常用于軋輥、熱處理工件、壓力容器等硬度評估。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相關網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