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Rana sylvatica Le Conte; wood frog
林蛙(學名:Rana chensinensis)是蛙科蛙屬的兩栖動物,廣泛分布于中國東北、華北及朝鮮半島地區。其英文名稱為"Chinese forest frog",因栖息于溫帶森林生态系統而得名。以下從漢英對照角度解析其生物學特征及文化内涵:
形态特征
成年林蛙體長4-7厘米,背部皮膚光滑呈棕褐色,腹部為乳白色,體色可隨環境濕度變化。後肢發達具蹼,適應跳躍與遊泳(《中國動物志》兩栖綱卷)。雄性個體咽喉部有單側聲囊,繁殖期通過鳴叫吸引雌性。
生态習性
作為典型的兩栖類,林蛙生命周期分水域與陸地兩階段:春季在靜水區産卵,卵塊含500-1000粒;蝌蚪經60天完成變态發育(《東北兩栖爬行動物志》)。成體夏秋季節栖息于闊葉林或混交林,冬季潛入河底沙礫冬眠。
經濟價值
林蛙輸卵管幹制品稱"哈蟆油",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含蛋白質、激素前體等活性物質,中醫用于滋陰潤肺(《中華本草》第22冊)。其種群動态被列為生态環境監測指标,2021年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關于“林蛙”的詳細解釋如下:
林蛙,學名中國林蛙(Rana chensinensis),又稱哈士蟆、雪蛤,是兩栖綱蛙科動物。其形态特征為背部呈土灰色或黃褐色,帶有紅色或黃色斑點,眼後有深色三角斑,四肢細長,跳躍力強,栖息于陰濕的森林、溪流附近,以昆蟲為主要食物。
主要分布在中國北部(如吉林、遼甯等地),尤其以吉林湯圖滿族鄉的産量和品質聞名。夏季多活動于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冬季則進入水域冬眠。
在漢語中,“林蛙”也被用作成語,比喻人局限于狹小環境,缺乏開闊視野。例如:“他像林蛙一樣,從未走出過小鎮。”
以上信息綜合自生物學、中醫藥及文化領域的權威資料,如需了解更多,可參考、5、6、9的原始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