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瀝青鈾礦(英文:Uraninite)是一種重要的鈾氧化物礦物,化學成分為UO₂,常含有钍、稀土元素及放射性衰變産物。其名稱源于希臘語"uranos"(天空)和拉丁語"nitor"(光澤),反映了早期研究者對放射性現象的神秘化認知。
該礦物呈立方晶系結構,典型形态為立方體或八面體晶體,集合體多呈緻密塊狀或葡萄狀。新鮮斷面呈現瀝青黑色金屬光澤,暴露後表面常氧化成黃色鈾雲母類次生礦物。摩氏硬度5-6,比重高達7.5-10.0,顯著高于多數常見礦物。
作為主要鈾礦石,瀝青鈾礦具有重要工業價值:
曆史性突破源于該礦物:1898年居裡夫婦從數噸瀝青鈾礦中分離出鐳元素,這項研究為其赢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奠定基礎。現代研究證實其晶體結構中鈾以U⁴⁺和U⁶⁺混合價态存在,這種特性影響其冶金提取工藝。
主要礦床分布在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澳大利亞北領地及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美國地質調查局2023年度報告指出,全球已探明鈾資源約760萬噸,其中65%來自瀝青鈾礦類型礦床。
瀝青鈾礦是一種重要的鈾礦石,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瀝青鈾礦是晶質鈾礦的隱晶質變種,又稱非晶鈾礦或鈾瀝青。它屬于放射性礦物,主要成分為二氧化鈾(UO₂)或八氧化三鈾(U₃O₈),含鈾量達42%~76%,常含鉛元素,不含或微含钍、稀土元素等。
主要産于中低溫熱液礦床,也見于沉積和淋積礦床中。德國與捷克交界的厄爾士山脈是最早發現鈾礦的地區之一,早期礦工稱其為“壞運石”。
1789年德國化學家克拉普羅特首次從中分離出鈾元素(實際為二氧化鈾)。1898年居裡夫婦在瀝青鈾礦中發現鐳元素,推動了放射性研究的突破。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具體礦床分布或化學結構,可查閱地質學專業文獻或百科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