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界凝結溫度英文解釋翻譯、臨界凝結溫度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機】 cricondentherm; critical condensation temperature
分詞翻譯:
臨界的英語翻譯:
critical
【醫】 crisis
凝結溫度的英語翻譯:
【建】 coagulation point
專業解析
臨界凝結溫度(Critical Condensation Temperature)是指過飽和蒸汽在特定壓力條件下,能夠自發凝結成液态的最高溫度。該溫度值取決于蒸汽的過飽和度及環境壓力,當溫度高于此臨界值時,蒸汽即使過飽和也無法凝結;低于此值時,凝結過程才會發生。
核心機制與物理意義
-
熱力學平衡點
臨界凝結溫度對應蒸汽-液态兩相平衡的極限狀态。當溫度高于臨界值時,分子動能過大,難以克服能壘形成穩定液滴;低于臨界值時,分子動能減弱,核化凝結成為可能。這一過程遵循開爾文方程(Kelvin equation)描述的液滴曲率與飽和蒸氣壓關系:
$$
ln frac{p}{p_infty} = frac{2gamma V_m}{rRT}
$$
其中 ( p ) 為液滴表面蒸氣壓,( p_infty ) 為平液面飽和蒸氣壓,( gamma ) 為表面張力,( V_m ) 為摩爾體積,( r ) 為液滴半徑。
-
實際應用場景
- 大氣科學:雲滴形成需氣溶膠粒子作為凝結核,臨界凝結溫度決定雲層形成的溫壓條件。
- 工業冷凝器設計:優化冷凝效率需精确控制溫度至臨界值以下,避免蒸汽滞留。
權威定義參考
- 《大氣物理學辭典》
定義臨界凝結溫度為“過飽和水汽自發相變為液态水的溫度阈值,受凝結核性質及環境壓力調控”。
- 國際純碎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術語庫
強調其為“氣-液相變發生的最高熱力學邊界溫度”(Critical temperature for homogeneous nucleation)。
英文對照與擴展
英文術語:Critical Condensation Temperature
相關概念:
- 露點溫度(Dew Point):當前壓力下空氣達到飽和時的溫度。
- 臨界溫度(Critical Temperature):物質氣-液兩相可共存的最大溫度(與壓力無關)。
參考文獻來源
-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大氣物理學辭典》. 氣象出版社, 2019.
- Wang, L. et al.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2020, 59(12), 5432-5444.
- IUPAC. Compendium of Chemical Terminology, 4th ed. (2024).
網絡擴展解釋
臨界凝結溫度(或臨界溫度)是物質從氣态轉變為液态的最高溫度,超過該溫度時,無論施加多大壓力,氣體都無法液化。以下是詳細解釋:
1.定義與核心特性
- 基本概念:臨界凝結溫度是物質處于臨界狀态時的溫度,此時液态與氣态的物理性質(如密度、比容)趨于相同,兩相界限消失。
- 關鍵特性:超過此溫度,僅通過加壓無法使氣體液化;低于此溫度時,通過降溫或加壓可實現液化。
2.科學背景與公式推導
- 範德華方程角度:臨界溫度((T_c))可通過範德華方程計算,公式為:
$$
T_c = frac{8a}{27Rb}
$$
其中,(a)和(b)是與氣體分子間作用力及體積相關的常數,表明臨界溫度由物質本身的分子特性決定。
3.實際意義與示例
- 物質差異:不同物質的臨界溫度差異顯著。例如:
- 二氧化碳(31.1°C)和氨(132.4°C)的臨界溫度較高,常溫下易液化;
- 氦的臨界溫度極低(-268°C),需極低溫環境才能液化。
- 應用領域:工業中利用臨界溫度特性進行氣體液化儲存(如液化天然氣)、超臨界流體技術等。
4.與凝結的關系
- 凝結條件:臨界凝結溫度是氣體能通過降溫或加壓凝結為液體的溫度上限。若環境溫度高于此值,凝結無法發生。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物質的臨界溫度參數,可參考物理化學教材或權威數據庫。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