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aniline blue; water blue
阿尼林藍(Aniline Blue) 是早期中文對一類合成染料的稱呼,其核心對應英文術語為Aniline Blue。該名稱源于其最初由苯胺(Aniline)及其衍生物合成而來。從漢英詞典及化學專業角度解析如下:
阿尼林藍指一類以苯胺為原料合成的三苯甲烷類堿性染料(Triphenylmethane dye)。其化學結構含三個苯環,通過中央碳原子連接,屬于陽離子染料,易溶于水及乙醇。在生物染色領域,它常用于細胞核、膠原纖維的染色(如病理切片中的Mallory三色染色法)。
分子式示例:常見變體為水溶性苯胺藍(Water-soluble Aniline Blue),分子式可表示為 $ce{C37H27N3Na2O9S3}$。
“阿尼林”為英文“Aniline”的音譯,指苯胺($ce{C6H5NH2}$)。1856年,威廉·珀金(William Perkin)首次人工合成苯胺紫(Mauveine),開啟合成染料工業。阿尼林藍作為早期苯胺染料代表,其名稱直接反映原料來源。
注:現代化學命名中,“阿尼林藍”漸被更精确的術語取代,如“苯胺藍”(Aniline Blue)或細分變體(如甲基藍、水藍等)。
在顯微鏡技術中用于區分組織成分,如植物花粉管、真菌菌絲染色,或與酸性品紅聯用顯示結締組織。
曾用于絲綢、棉布的染色,但因耐光性差,現多被其他染料替代。
部分阿尼林藍衍生物在pH變化時發生顔色轉變(如藍→紅),可用作指示劑。
以下為基于學術文獻與專業詞典的推薦參考:
阿尼林藍是苯胺藍的舊稱,特指19世紀中葉以苯胺為母體合成的藍色染料,現多用于專業染色領域。其定義需結合曆史語境與當代化學命名規範理解。
阿尼林藍(Aniline Blue)是一種合成染料,其名稱和特性可通過以下角度解釋:
詞源與基本定義
該名稱源自“阿尼林”(即苯胺,化學式$mathrm{C_6H_5NH_2}$),是煤焦油提煉的有機化合物。“阿尼林藍”指以苯胺為原料合成的藍色染料,英語對應“aniline blue”或“water blue”。
化學特性與用途
屬于三苯甲烷類染料,具有水溶性(故别稱“水藍”)。在醫學和生物學領域常用于組織切片染色,尤其是與酸性品紅結合顯示膠原纖維;工業上則用于紡織品、紙張等染色。
相關概念區分
需注意“苯胺染料”涵蓋多種顔色(如苯胺紫、苯胺黑等),而“阿尼林藍”特指藍色變體。其具體化學結構可能因生産商或用途差異略有不同。
若需更專業的化學性質或染色方法,建議查閱染料化學相關文獻或行業标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