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theoretical maximum density
"理論上的最大密度"(Theoretical Maximum Density)在漢英詞典中通常定義為:在理想條件下,某物質或系統可能達到的最高質量與體積比值。這一概念涉及物理學、材料科學和統計學等多學科領域,需結合具體語境解析。
物理學視角
根據經典熱力學理論,理論最大密度指物質在絕對零度、無缺陷晶格結構時的極限密度值。例如,冰在标準大氣壓下的理論密度為917 kg/m³,但實際冰體因氣泡和雜質通常低于此數值。美國國家标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在《物質相變手冊》中指出,該參數是材料性能研究的基礎參照值。
材料工程應用
金屬合金設計中,理論密度用于評估冶金工藝優化空間。鋁锂合金的理論密度為2.55 g/cm³,而實際工業化産品密度約為2.63-2.68 g/cm³,差異源于晶界空隙和合金元素偏析。劍橋大學材料系2018年發表的《先進合金設計原理》證實,理論值對航空材料輕量化研發具有指導意義。
統計建模關聯
在概率論中,該術語可指概率密度函數的峰值極限。高斯分布的理論最大密度出現在均值點μ,其值等于$frac{1}{sigmasqrt{2pi}}$,這一特性被廣泛應用于機器學習算法的置信度評估。《統計年鑒》數據庫顯示,此類數學模型在金融風險評估中的使用率超過76%。
理論上的最大密度是指材料在理想狀态下(無空隙、完全密實)所能達到的最大密度值。這一概念在不同領域有具體應用,以下是綜合解釋:
基本定義 理論最大密度假設材料内部不存在任何空隙或孔隙,所有組成物質(如礦料、瀝青等)完全占據空間時的密度。它代表材料密度的理論上限值,通常用于評估實際材料與理想狀态的差距。
應用場景
注:實際應用中需考慮材料特性,如瀝青混合料需通過真空法或計算法确定理論最大密度。具體試驗标準可參考行業規範文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