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利-杜體英文解釋翻譯、利-杜體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Leishman-Donovan bo***s; Leishman-Donovan body

分詞翻譯:

利的英語翻譯:

benefit; favourable; profit; sharp

杜的英語翻譯:

prevent; shut out; stop

體的英語翻譯:

body; style; substance; system
【計】 body
【醫】 body; corpora; corps; corpus; leukocytic crystals; scapus; shaft; soma
Somato-

專業解析

利-杜體(Leishman-Donovan body)是寄生蟲學與醫學領域的重要術語,指利什曼原蟲(Leishmania)在哺乳動物宿主體内發育的無鞭毛體階段。該結構由英國病理學家William Leishman和愛爾蘭醫生Charles Donovan于20世紀初分别獨立發現并描述。

從形态學角度,利-杜體呈圓形或卵圓形,直徑約2-5微米,細胞質内含有明顯的細胞核和杆狀動基體。其外層缺乏鞭毛結構,這一特征區别于在傳播媒介白蛉體内存在的鞭毛體階段。這種形态適應性使其能夠在宿主巨噬細胞内生存繁殖,導緻黑熱病(内髒利什曼病)等疾病。

在漢英詞典對照中,該術語對應以下雙語釋義:

權威醫學文獻顯示,利-杜體的檢測是黑熱病診斷的金标準,主要通過骨髓穿刺塗片經吉姆薩染色後觀察。世界衛生組織(來源:WHO熱帶病年報)指出該病原體在全球約98個國家呈地方性流行,年感染量超過100萬例。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來源:CDC寄生蟲病手冊)建議采用分子檢測作為輔助診斷手段。

網絡擴展解釋

利杜體(Leishman-Donovan body)是杜氏利什曼原蟲(Leishmania donovani)的無鞭毛體階段,屬于寄生性原蟲的一種形态,主要與黑熱病(内髒利什曼病)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定義與發現

利杜體是杜氏利什曼原蟲在人體或其他哺乳動物宿主内的寄生形态,因研究者利什曼(Leishman)和唐納森(Donovan)而得名。它首次于1900年被發現,并于1903年由Ross正式命名。

2.形态特征

3.生活史與傳播

4.緻病性

利杜體是黑熱病的病原體,感染後潛伏期長,可引起發熱、肝脾腫大、貧血等症狀,嚴重時可緻死。

5.檢測與診斷

通過骨髓穿刺或組織活檢,在巨噬細胞内觀察到利杜體是确診黑熱病的關鍵依據。

利杜體作為杜氏利什曼原蟲的緻病形态,通過白蛉傳播,引發嚴重的内髒利什曼病。其形态學特征和寄生機制是病原學診斷及研究的重要基礎。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