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李伯麥斯特氏規律英文解釋翻譯、李伯麥斯特氏規律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Liebermeister's rule

分詞翻譯:

李的英語翻譯:

【醫】 Prunus salicina Lindl; Prunus triflora Roxb.

麥的英語翻譯:

wheat

斯的英語翻譯:

this
【化】 geepound

特的英語翻譯:

especially; special; spy; unusual; very
【化】 tex

氏的英語翻譯:

family name; surname

規律的英語翻譯:

disciplinarian; law; orderliness; regular pattern; rule
【醫】 rule
【經】 law

專業解析

李伯麥斯特氏規律(Liebermeister's Rule),又稱利伯麥斯特規律,是生理學中描述發熱與脈搏速率關系的經驗法則。其核心内容可概括為:

體溫每升高1攝氏度,脈搏速率約增加8次/分鐘

該規律由德國生理學家卡爾·李伯麥斯特(Carl Liebermeister)于19世紀提出,其數學表達式為:

$$

Delta P approx 8 times Delta T

$$

其中 (Delta P) 代表脈搏增加次數(次/分鐘),(Delta T) 代表體溫升高值(攝氏度)。

規律詳解與應用

  1. 生理學基礎

    體溫升高時代謝率加快,心髒需增加搏動次數以滿足組織氧耗需求。李伯麥斯特通過臨床觀察量化了這一關系,成為感染性疾病(如傷寒、敗血症)的輔助診斷參考。來源:經典生理學文獻 Liebermeister, C. (1875). Handbuch der Pathologie und Therapie des Fiebers

  2. 臨床意義與局限性

    • 適用場景:規律適用于無心髒疾病的發熱患者,尤其在體溫38–41°C範圍内較準确。
    • 偏差因素:膿毒症、甲狀腺危象等超高熱狀态可能超出該比例;而傷寒(相對緩脈)或β受體阻滞劑使用者可能出現脈搏增幅低于預期。來源: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 感染性疾病章節。
  3. 現代醫學中的定位

    雖非絕對診斷标準,但該規律仍被用于教學和臨床實踐,提醒醫生關注體溫-脈搏失衡現象(如脈搏增幅不足可能提示 Legionnaires' disease)。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基層醫療指南中引用類似原理評估發熱患者循環狀态。來源:WHO《發熱疾病管理手冊》。

術語對照

網絡擴展解釋

"李伯麥斯特氏規律"是醫學領域的專業術語,其英文翻譯為Liebermeister's rule。該名稱源于德語人名Liebermeister的音譯,屬于以發現者姓氏命名的醫學規則。

關鍵信息梳理:

  1. 詞源構成

    • "李伯麥斯特"對應德語姓氏Liebermeister,常見于19世紀德語醫學文獻中的人名命名規則
    • "規律"在此語境下特指醫學觀察或臨床經驗總結的規則(rule),而非一般自然規律(law)
  2. 應用領域
    雖具體醫學定義未在搜索結果中詳述,但根據命名慣例推測,可能涉及以下方向:

    • 體溫調節相關現象(常見于以人名命名的生理規則)
    • 特定病理狀态的代償機制
    • 藥物劑量與效應關系
  3. 術語特點
    該術語屬于專業性較強的醫學曆史詞彙,現代文獻中使用頻率較低。建議通過《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等權威工具書獲取更準确的現代定義。

由于現有搜索結果未提供該規律的具體醫學解釋,若需深度理解其臨床意義,建議查閱《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等經典醫學教科書,或通過PubMed檢索原始文獻。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