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emergency treatment
急救法(First Aid)指在突發傷病事件中,由非專業人員或初級醫療工作者實施的緊急初步救護措施,旨在穩定患者生命體征、防止傷情惡化,并為專業醫療救援争取時間。其核心包含三個層級定義:
漢英詞典釋義
英語對應術語為"First Aid",由英國外科醫生Peter Shepherd于1878年提出并系統化。根據《牛津醫學詞典》,該術語特指"利用簡易器材實施的緊急醫療幹預"(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2)。
核心内容構成
涵蓋心肺複蘇(CPR)、止血包紮、骨折固定、燒傷處理及氣道異物清除五大技術模塊。世界衛生組織《基礎急救指南》強調,有效急救可使突發心梗存活率提升40%以上。
法律應用場景
中國《民法典》第184條明确規定,實施急救的善意救助人依法免責。美國心髒協會(AHA)2023年更新指南要求公共場所必須配置AED設備。
國際認證體系
國際紅十字聯合會(IFRC)的标準化培訓包含:識别應急響應等級(從意識反應到循環體征評估)、正确使用急救包、準确報告傷情三大能力維度。
急救法是指在突發疾病、意外傷害或危險情況下,為患者提供緊急救治的臨時性方法,旨在保護生命、減輕傷害并争取專業醫療救援時間。以下是詳細解釋:
急救法指通過簡單有效的措施對傷患進行初步處理,常見應用場景包括創傷、燙傷、窒息、心髒驟停等。其核心目标是防止傷情惡化,而非完全替代專業醫療。
心肺複蘇(CPR)
通過胸外按壓(30次)和人工呼吸(2次)維持血液循環和氧氣供應,適用于心髒驟停。
止血與包紮
氣道異物處理
海姆立克急救法:從背後環抱患者,快速沖擊臍上部位排除異物。
創傷與燙傷處理
遵循「先救命後治傷」順序:确保呼吸通暢→止血→處理休克→送醫。掌握基礎急救法可顯著提高突發事件的生存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