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polarized electrode
bally; cruelly; extreme; fearfully; mighty; pole
【醫】 per-; pole; polus
【醫】 galvanic electricity; voltaic electricity
在電化學體系中,極化電極(Polarized Electrode)指通電過程中電極表面電荷分布發生偏移,導緻電極電位偏離平衡狀态的現象。這種現象由英國電化學家John Alfred Valentine Butler于1936年提出,現已成為電極動力學研究的核心概念。
根據國際電化學學會(ISE)的定義,極化電極的工作機制可分為:
在應用層面,極化電極特性直接影響:
美國國家标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的實驗數據顯示,鉑電極在0.5M H₂SO₄溶液中,1mA/cm²電流密度下會産生約50mV的極化電壓。這種現象可通過電化學阻抗譜(EIS)定量分析,具體測試方法詳見《電化學測量方法》(Springer, 2018)。
極化電極是電化學中描述電極在電流通過時偏離平衡狀态的核心概念,其定義和特性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闡述:
極化電極指當電流通過時,電極電勢偏離其平衡值的電極。在可逆電池中,電極處于熱力學平衡狀态,電極電位由能斯特方程決定;而一旦有電流通過,電極反應速率不再平衡,導緻電位偏移。例如:
在電鍍、電解等工業過程中,需通過攪拌溶液、升高溫度或添加絡合劑等手段調控極化程度,以優化反應效率。例如,電鍍時通過增強陰極電化學極化可獲得更緻密的鍍層。
過電位($eta$)可表示為實際電位與平衡電位的差值: $$ eta = E{text{實際}} - E{text{平衡}} $$ 其中陽極極化時$eta >0$,陰極極化時$eta <0$。
通過綜合多個權威來源(-4、6、9),上述内容完整覆蓋了極化電極的定義、機理及實際意義。如需進一步了解雙電層結構或具體實驗數據,可查閱電化學專業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