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骨在漢英詞典中的核心釋義為人體背部中央支撐軀幹的骨骼結構,對應英文術語"vertebral column"或"spine"。從解剖學角度,它由33塊椎骨(vertebrae)通過椎間盤和韌帶連接而成,分為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5塊融合)和尾骨(4塊融合),具有保護脊髓、支撐身體重量及維持運動平衡的功能。
該詞在醫學權威文獻中定義為"由椎骨、骶骨和尾骨組成的軸向骨骼系統"(《格氏解剖學》第42版),其英文翻譯"spine"在劍橋詞典中被收錄為"the line of bones down the centre of the back that provides support for the body"(Cambridge Dictionary)。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将其生理功能細分為:機械支撐(承受人體60%垂直負荷)、神經保護(椎管容納脊髓)及運動協調(通過椎間關節實現三維活動)。
在文化語境中,"脊骨"常被引申為事物核心支撐結構,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注解"比喻支撐事物存在發展的主要部分"。該詞的漢英對應關系在《新世紀漢英大詞典》中有明确标注,包含生物學定義和隱喻用法雙重釋義。
“脊骨”是漢語中一個多維度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解剖學本義 指人體或脊椎動物背部中央的骨骼系統,即脊柱(vertebral column),由26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1塊、尾骨1塊)通過椎間盤和韌帶連接構成。主要功能包括:
二、引申比喻義 在文學或日常表達中常被抽象化使用:
三、特殊語境用法 部分地區方言中可能指:
建議在專業醫學場景中使用更精确的術語(如“脊柱”“椎體”),文學創作中需注意上下文意象的協調性。如需了解具體領域的專業解釋,可提供更多語境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