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mesonic atom
meson
【化】 baryton; heavy electron; meson; mesons; mesotron
【醫】 barytron; meson; mesotron
atom; atomy
【計】 atom
【化】 atom
【醫】 atom
介子原子(mesonic atom)是指由帶負電的介子(如π⁻介子或K⁻介子)取代普通原子中的電子,與原子核通過庫侖力結合形成的類原子結構。這類奇異原子最早由日本物理學家坂田昌一在1953年提出理論模型,其半徑比普通原子小200倍以上,能産生獨特的X射線輻射特征。
在形成機制方面,當高能加速器産生的負介子被物質捕獲時,介子會經曆級聯躍遷至低能軌道,最終被原子核吸收或發生衰變。根據《核與粒子物理手冊》,介子原子的壽命通常在納秒量級,其能級結構可通過量子電動力學精确計算。
這類原子在核物理研究中具有特殊價值:1)通過測量介子X射線能量,可推算原子核電荷分布參數;2)作為探針研究強相互作用效應,如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2021年實驗發現,K⁻介子原子能級偏移揭示了核子間強作用力的精細結構。當前研究熱點集中在重元素介子原子,為新型核時鐘研制提供理論基礎。
定義:介子是質量介于電子和核子之間的基本粒子,屬于強子的一種,參與強相互作用。
定義:原子是構成化學元素的最小單位,由原子核(質子+中子)和繞核運動的電子組成,整體電中性。
介子是亞原子粒子,參與強相互作用;原子是物質化學性質的基本單位。兩者在尺度、組成和功能上差異顯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