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amygdaloid fossa; tonsillar pit
扁桃體窩(tonsillar fossa)是口咽部兩側的黏膜凹陷結構,其解剖學定義為腭舌弓與腭咽弓之間的三角形間隙,為腭扁桃體的容納部位。該術語在醫學英語中對應"tonsillar fossa"或"tonsillar bed",常見于解剖學教材及臨床文獻中。
從組織學角度分析,扁桃體窩表面覆蓋複層鱗狀上皮,内含20-30個隱窩結構,這些分支狀凹陷可增加免疫細胞與抗原接觸面積。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的解剖學術語數據庫Terminologia Anatomica将其歸類為口咽部重要解剖标志。
該結構的臨床意義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作為腭扁桃體切除術(tonsillectomy)的手術定位标志,以及扁桃體炎等感染性疾病的病變區域。根據《格氏解剖學》第42版記載,扁桃體窩底部包含扁桃體動脈分支,在手術中需特别注意止血。
在免疫學層面,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研究指出,扁桃體窩内的M細胞可捕獲病原體,啟動局部免疫反應。這種功能使該區域成為上呼吸道感染的首道防禦屏障。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耳鼻喉疾病診療指南》強調,反複發生的扁桃體窩感染可能導緻全身性免疫反應,需及時幹預治療。
扁桃體窩是人體口咽部的解剖結構,具體解釋如下:
扁桃體窩(tonsillar fossa)是位于口咽外側壁的三角形凹陷區域,由腭舌弓(前界)和腭咽弓(後界)共同圍成。此處容納腭扁桃體(即常說的扁桃體),屬于咽淋巴環的重要組成。
如需更詳細解剖圖示,可參考來源中的專業描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