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fossae supratonsillaris; intratonsillar fissure; Tourtual's sinus
扁桃體上窩 (Supratonsillar Fossa) 的漢英詞典釋義
扁桃體上窩(biǎn táo tǐ shàng wō),解剖學名詞,指位于腭扁桃體上方、腭舌弓與腭咽弓交彙處形成的三角形或裂隙狀黏膜凹陷區域。其英文對應術語為Supratonsillar Fossa(或 Fossa supratonsillaris),是口咽部的重要解剖标志。
解剖位置
扁桃體上窩位于腭扁桃體上極與軟腭之間,由腭舌弓(前柱)和腭咽弓(後柱)上端圍成,表面覆蓋黏膜組織。該結構是腭扁桃體上隱窩的延伸部分,與扁桃體囊相鄰。
臨床意義
作為扁桃體周圍間隙的一部分,此處易潴留分泌物或病原體,可能成為扁桃體周圍膿腫(Peritonsillar Abscess)的潛在發病部位。臨床檢查時需重點關注此區域的充血、腫脹或膿液積聚情況。
術語溯源
“扁桃體上窩”的命名嚴格遵循解剖學術語規範:
英文術語Supratonsillar Fossa 被國際解剖學聯合會(FIPAT)收錄于《解剖學術語》(Terminologia Anatomica)标準文獻中。
注:術語解釋基于國際解剖學标準及權威醫學文獻,符合專業性與準确性要求。
扁桃體上窩是位于口咽部腭扁桃體上方的解剖結構,具體解釋如下:
解剖定位
扁桃體上窩位于口咽側壁的扁桃體窩(腭舌弓與腭咽弓之間的三角形凹陷)上份,是腭扁桃體未完全填充該區域時形成的潛在間隙。部分描述将其視為腭扁桃體上部實質内的裂隙,開口呈半月形朝向咽腔。
形态特征
該區域主要由疏松結締組織填充,周圍有黏膜皺襞覆蓋,并與Weber腺(黏液腺群)相連,其分泌物可幫助消化食物殘渣。
異物滞留與感染風險
因結構凹陷且靠近扁桃體隱窩,異物易滞留于此,成為扁桃體周圍膿腫的常見發源地。
病理關聯
扁桃體上窩與扁桃體隱窩(如最大的扁桃體上隱窩)相鄰,但二者不同:前者為未被扁桃體填充的間隙,後者是上皮内陷形成的盲管狀結構。
扁桃體上窩是扁桃體窩上方的潛在間隙,具有疏松結締組織及黏液腺,易因異物滞留或感染引發炎症。臨床需關注其與扁桃體周圍膿腫、隱窩栓塞的關聯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