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限潤滑英文解釋翻譯、界限潤滑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機】 boundary film lubrication; boundary lubrication
分詞翻譯:
界的英語翻譯:
bound; boundary; circles; extent; kingdom; republic; section
【醫】 kingdom; sphere; term
限的英語翻譯:
bounds; limit; restrict; set a limit
潤滑的英語翻譯:
lubricate
【計】 lubrication
【醫】 lubrication
專業解析
界限潤滑(Boundary Lubrication)是機械工程領域描述特定潤滑狀态的專業術語,指當摩擦副表面間的潤滑油膜厚度接近分子尺度(通常為1-100納米)時,潤滑劑無法完全隔離接觸面,此時表面微凸體發生局部接觸,同時潤滑劑中的化學添加劑通過吸附或反應形成保護膜的混合潤滑狀态。
該現象的核心機制包含三個層面:
- 物理特性:潤滑劑黏度已無法維持完整流體動壓效應,表面粗糙度成為決定性因素(美國摩擦學家協會技術報告,2023);
- 化學作用:極壓添加劑與金屬表面反應生成硫化鐵、磷酸鐵等化學反應膜,降低摩擦系數(《潤滑工程原理》第5章);
- 應用場景:常見于低速重載工況,如齒輪箱啟動瞬間、活塞環-缸套摩擦等邊界條件。
與流體潤滑的本質區别在于:界限潤滑狀态下的摩擦系數通常處于0.05-0.15範圍,且潤滑效果主要依賴表面改性而非流體動壓支撐(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報,2021年刊)。該理論對軸承設計、潤滑油配方研發具有重要指導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界限潤滑”應為“邊界潤滑”,是機械工程和材料科學中常見的潤滑機制,指摩擦表面僅通過極薄的邊界膜(約0.01微米)隔開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1.定義與核心機制
邊界潤滑是介于流體潤滑(完全被油膜隔離)和幹摩擦(直接接觸)之間的臨界狀态。此時潤滑劑形成的非流動薄膜(邊界膜)無法完全消除摩擦面微凸體的接觸,但能顯著減少摩擦和磨損。
2.邊界膜的類型
- 吸附膜:通過物理或化學吸附作用形成,例如滑膜細胞分泌的糖蛋白(潤滑素)覆蓋在軟骨表面(生物學場景),或潤滑油中的極性分子吸附在金屬表面(工業場景)。
- 反應膜:在高壓高溫下,潤滑劑與金屬表面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保護膜(如極壓潤滑),適用于極端工況。
3.作用特點
- 高承載能力:即使在高負荷或低轉速條件下,邊界膜仍能保持穩定。
- 與流體潤滑互補:低負荷時邊界潤滑主導,高負荷時流體靜力學潤滑發揮作用。
4.應用場景
- 機械領域:如發動機、齒輪等在啟動或停止階段易出現邊界潤滑狀态。
- 生物關節:人體關節軟骨通過潤滑素實現邊界潤滑,減少運動磨損。
5.與混合潤滑的區别
混合潤滑是邊界潤滑與流體潤滑的過渡狀态,部分區域存在邊界膜,部分區域由流體油膜支撐。
如需進一步了解邊界膜的形成原理或具體案例,可參考機械工程教材或摩擦學相關研究文獻。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