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interface elements
receive; accept
【電】 connecting
cut; gob; jaws; mouth; opening; ostium; scoop; stoma
【醫】 aditus; apertura; aperturae; aperture; bouche; introitus; meatus; mouth
opening; ora; orifice; orificium; oro-; os1; ostia; ostium; portal
stoma; stomata; stomato-; trema
element; essential; basic; key element
【醫】 element; essence; essentia; factor; principle
【經】 factor
在漢英詞典與技術标準交叉領域中,"接口要素"(Interface Elements)指代不同系統或組件間實現交互功能的關鍵組成部分。根據中國國家标準GB/T 5271.9-2001《信息技術 詞彙 第9部分:數據通信》,其核心構成可分為三層次:
物理接口要素 包含連接器規格(如USB-C接口的24針腳排列)、信號傳輸介質(銅纜/光纖的阻抗值)及電氣特性(USB 3.2的5Gbps傳輸速率)。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 1284标準詳細規定了并行接口的機械尺寸與電平要求。
協議層要素 涵蓋數據包結構(TCP/IP協議的報頭格式)、握手機制(SSL/TLS的4次握手流程)及錯誤校驗算法(CRC-32的多項式表達式為:
$$ x^{32} + x^{26} + x^{23} + x^{22} + x^{16} + x^{12} + x^{11} + x^{10} + x + x + x + x + x + x + 1 $$
),此類規範在IETF RFC 793文檔中有體系化定義。
語義交互要素 包括API方法命名規則(RESTful接口的GET/POST/PUT/DELETE)、數據序列化格式(JSON Schema中的類型聲明)及狀态碼體系(HTTP 404 Not Found的語義解釋),該維度要求參考W3C Web服務架構文檔。
值得注意的是,ISO/IEC 2382-9:1995标準特别強調接口要素必須包含互操作性聲明,即明确标注支持的功能子集與版本兼容範圍。在實際工程應用中,這些要素通過接口描述語言(IDL)形成技術契約,如Google Protocol Buffers的.proto文件定義。
接口要素指構成一個完整接口的核心組成部分,根據應用場景不同可分為兩類解釋:
請求地址(URL)
包含域名和資源路徑,例如 www.hao123.com/api/getgoodthing
。
作用:定位服務端資源。
請求方法(HTTP Method)
包括 GET
(獲取數據)、POST
(提交數據)、PUT
(更新資源)、DELETE
(删除資源)等。
擴展:HEAD
用于獲取響應頭,OPTIONS
檢測支持的請求方法。
請求參數
分為兩種形式:
pageSize=3
(常見于GET請求)。請求頭(Headers)
定義客戶端能力,例如 Accept
(接收内容類型)、Authorization
(鑒權)、Content-Type
(數據類型)等。
響應内容
包含返回數據(如JSON/XML格式)、狀态碼(如200成功)、錯誤代碼(如404資源不存在)。
抽象方法
定義規範但不實現,例如Java接口中的 void climbTree();
。
實現類約束
類必須實現接口所有抽象方法,例如 class Cat implements IClimbTree
。
多态支持
允許通過接口類型調用不同實現類的方法。
擴展機制
高版本語言支持默認方法(JDK8+)、靜态方法、私有方法等。
擴展說明:接口在不同領域的共性是通過标準化要素實現模塊間解耦,例如硬件接口(USB協議)也需定義物理形态、傳輸速率等要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