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 side frequency
brim; rim; side
【化】 edge
【醫】 brim; fringe; rim
frequency
【計】 F; frequency
【化】 frequency
【醫】 frequency
【經】 frequency
邊頻率在電子工程和通信領域中主要有兩層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指通信信道或濾波器通帶(允許信號通過的頻率範圍)與阻帶(抑制信號的頻率範圍)之間的臨界點頻率。例如在無線通信中,802.11 Wi-Fi信道的邊頻率需嚴格符合國際标準(如FCC規定2.4GHz頻段的信道1邊頻率為2.401–2.423GHz),以避免相鄰信道幹擾。其數學定義為濾波器傳輸函數下降至通帶增益-3dB時的頻率點,即: $$ f_c = frac{1}{2pi sqrt{LC}} $$ (L、C分别為濾波器電感與電容值)
在電源設計中,邊頻率特指開關電源輸出端由功率器件(如MOSFET)周期性開關動作産生的高頻紋波噪聲的基頻。例如CPU供電電路中,Buck轉換器的邊頻率由控制器芯片的PWM頻率決定(典型值300kHz–2MHz),其峰峰值電壓可通過公式估算: $$ V{ripple} = frac{I{out} cdot (1-D)}{8 cdot f{edge} cdot C{out}} $$ (D為占空比,Cₒᵤₜ為輸出電容)
權威參考來源:
邊頻率(簡稱“邊頻”)是信號或振動頻譜中出現在主頻率(如載波頻率)兩側的附加頻率成分,通常由調制現象或機械系統異常引起。以下是詳細解釋:
邊頻是信號調制過程中産生的頻率分量,位于主頻率兩側。例如,若載波頻率為$f_c$,調制頻率為$f_s$,則邊頻為$f_c pm f_s$,分别稱為上邊頻和下邊頻()。在機械振動分析中,邊頻的出現常反映齒輪磨損、軸承故障等問題()。
邊頻主要由以下兩種場景産生:
對于調制頻率為$f_s$的載波$fc$,邊頻可表示為: $$ f{text{邊頻}} = f_c pm n cdot f_s quad (n=1,2,3,dots) $$ 當調制信號包含多個諧波時,會形成邊頻族,相鄰邊頻間距等于$f_s$()。
如需進一步了解頻率的基礎定義,可參考權威解釋:頻率是單位時間内周期性事件發生的次數,單位為赫茲(Hz)()。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