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lending institution
debit and credit; lending
institution; organization; framework; house; machine; mechanism; organ; outfit
setup; wheel
【化】 mechanism
【醫】 institution; mechanism; organization
借貸機構(jiè dài jī gòu)在漢英詞典中的核心定義是向個人或企業提供資金融通服務的專業組織。從金融功能角度,可細分為以下三類:
指依法設立、以資金借貸為主營業務的金融機構,通過吸收存款或募集資金向借款人發放貸款,并收取利息作為主要盈利模式。英文對應術語為 Lending Institution 或 Credit Provider,需區别于單純支付結算機構。
銀行類機構
來源: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機構編碼規範》
非銀行金融機構
參考銀保監會《非銀行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
新興借貸平台
網絡借貸信息中介(Peer-to-Peer Lending Platforms):依法備案的線上撮合平台,如陸金所(需标注"已持牌"狀态)。
(注:具體條款可查閱央行官網統計分類目錄)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非銀行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 2023修訂版
中國人民銀行. 金融機構編碼規範. 2021版
借貸機構是指通過發放貸款獲利的金融機構,其核心功能是為資金需求方提供融資服務。以下是詳細解釋:
借貸機構(Lending Institution)是專門從事資金借貸業務的金融實體,包括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消費金融公司等。它們通過評估借款人資質(如還款能力、信用狀況、抵押物價值等)發放貸款,并收取利息或服務費作為盈利來源。
中國最早的借貸機構可追溯至唐代的質庫(亦稱質舍、解庫),以典當形式運作:借款人抵押金銀、織物等財物換取貸款,到期需還本付息贖回抵押物,否則抵押物歸質庫所有。這類機構因抵押物估值遠低于實際價值且利息高昂,收益豐厚,早期多為官僚、富商或寺院經營,五代時期出現官營質庫。
銀行類機構
包括國有銀行、外資銀行、私人銀行等,規模較大且流程規範,提供房貸、企業貸款等多樣化産品。
非銀行類機構
借貸機構在業務中重點關注:
借貸形式包括消費型(如信用卡分期)、抵押型(如房貸)、信用型(如信用貸)等。隨着金融科技發展,部分機構通過線上平台簡化流程,提升服務效率。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機構類型或曆史案例,可參考來源網頁(如MBA智庫百科、希財網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