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法硫酸廠英文解釋翻譯、接觸法硫酸廠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contact plant of sulfuric acid
分詞翻譯:
接觸法的英語翻譯:
【化】 contact process
硫酸廠的英語翻譯:
【化】 vitriol plant
專業解析
接觸法硫酸廠(Contact Process Sulfuric Acid Plant)是以接觸法(Contact Process)為核心工藝的工業硫酸生産設施,其名稱源自二氧化硫(SO₂)與氧氣在催化劑表面"接觸"氧化的關鍵步驟。這一工藝自20世紀起成為全球硫酸生産的主流技術,占據90%以上的工業應用份額。
工藝流程分為三階段:
- 原料制備:硫磺或黃鐵礦(FeS₂)經燃燒生成二氧化硫,化學反應為
$$text{S} + text{O}_2 rightarrow text{SO}_2$$
或
$$text{4FeS}_2 + text{11O}_2 rightarrow text{2Fe}_2text{O}_3 + text{8SO}_2$$
- 催化氧化:二氧化硫在五氧化二釩(V₂O₅)催化劑作用下,于420-450℃條件下轉化為三氧化硫(SO₃),轉化率可達99.5%以上
- 吸收成酸:SO₃在98.3%濃硫酸中吸收,生成發煙硫酸(H₂S₂O₇),再稀釋為商品級硫酸(H₂SO₄),反應式為
$$text{SO}_3 + text{H}_2text{O} rightarrow text{H}_2text{SO}_4$$
該工藝的先進性體現在:
- 能源效率:通過四段轉化器實現餘熱梯級利用,噸酸能耗低于100kg标準煤(中國硫酸工業協會《硫酸生産技術規範》)
- 環保特性:采用兩轉兩吸工藝,尾氣SO₂排放濃度可控制在200mg/m³以内,符合歐盟BAT标準(國際硫酸會議技術白皮書)
- 催化劑創新:釩系催化劑使用壽命可達10年以上,活性組分流失率小于0.5%/年(《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期刊研究數據)
行業權威資料顯示,現代接觸法裝置單系列産能可達5000噸/日,設備國産化率超過95%(國家化工生産力促進中心《硫酸工業發展報告》)。該工藝的持續優化方向包括低溫餘熱發電系統集成和智能控制技術應用。
網絡擴展解釋
接觸法制硫酸是工業上生産硫酸的主要方法,其核心在于二氧化硫(SO₂)與氧氣(O₂)在催化劑表面“接觸”生成三氧化硫(SO₃)。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工藝流程與原理
-
原料處理
- 主要原料包括硫鐵礦(FeS₂)、硫磺(S)或含硫廢氣。硫鐵礦需經過破碎、篩分和配礦預處理,以控制含硫量并提高反應效率。
-
焙燒階段
- 在沸騰爐中高溫焙燒硫鐵礦,生成SO₂氣體:
$$4FeS_2 + 11O_2 xrightarrow{text{高溫}} 2Fe_2O_3 + 8SO_2↑$$
該反應利用“沸騰床”技術,使礦石顆粒懸浮燃燒,提高反應效率。
-
轉化階段
- SO₂與O₂在接觸室中通過五氧化二釩(V₂O₅)催化,在400-500℃下轉化為SO₃:
$$2SO_2 + O_2 xrightarrow{V_2O_5, Delta} 2SO_3$$
此步驟需控制溫度以平衡反應速率與催化劑活性。
-
吸收階段
- SO₃在吸收塔中被98.3%的濃硫酸吸收,生成發煙硫酸(H₂S₂O₇):
$$SO_3 + H_2SO_4 rightarrow H_2S_2O_7$$
直接用水吸收會因劇烈放熱形成酸霧,降低吸收效率。
二、關鍵設備與特點
- 沸騰爐:通過氣流使礦石顆粒懸浮燃燒,提高反應速率。
- 接觸室:核心設備,含多層催化劑床,确保SO₂充分接觸轉化。
- 吸收塔:采用逆流設計,用濃硫酸高效吸收SO₃。
三、産品與環保
- 産品:最終産物為發煙硫酸,稀釋後可制得不同濃度的硫酸。
- 環保措施:尾氣需淨化處理(如氨吸收法)以減少SO₂排放。
四、名稱由來
“接觸法”源于SO₂與O₂在催化劑表面直接接觸反應的特性。該方法因效率高、污染可控,成為現代硫酸工業的主流工藝。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