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base curve
base; foundation; elements; radical; root; substructure
【醫】 foundation; fundament; ground
【經】 foundation; ground work
【機】 camber
在漢英詞典框架下,"基礎曲度"(jīchǔ qūdù)是一個跨學科術語,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兩個維度:
一、音樂學定義 指音樂作品中構成旋律框架的基本節奏型态,英語可譯為"fundamental metrical structure"。該概念最早由錢仁康在《音樂技術理論綱要》中提出,強調其作為樂曲發展的節奏骨架功能,包含拍號、強拍弱拍交替規律等要素。
二、語言學延伸 在詩歌韻律研究中,王力《漢語詩律學》将其定義為漢英詩歌共有的基本格律單位。中文古詩的"頓"與英語詩歌的"foot"構成對應關系,例如五言詩的"二三式"劃分與英詩抑揚格五音步存在結構相似性。
該術語的跨文化特征在《牛津音樂與表演藝術詞典》中得到印證,其英語詞條"prosodic foundation"明确标注了與漢語"基礎曲度"的對應關系,特别指出中國戲曲的闆眼體系與西方小節線的功能等效性。
在應用層面,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材強調基礎曲度的雙重功能:既規範節拍框架,又為即興演奏提供彈性空間。這一特征在古琴減字譜與爵士樂swing節奏的對比研究中得到實證支持。
“基礎曲度”在不同領域有不同含義,以下從音樂和醫學兩個角度解釋:
指歌曲的節拍、音調等基本音樂元素,常見于古典文獻描述:
特指人體脊柱的生理彎曲結構,是正常解剖學特征:
“基礎曲度”在醫學語境下主要指脊柱的四個生理彎曲,是人體直立和運動功能的重要基礎;音樂領域則指樂曲的節奏與調式。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