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寄存器間接地址英文解釋翻譯、寄存器間接地址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計】 register indirect address

分詞翻譯:

寄存器的英語翻譯:

register
【計】 R; RALU; register
【化】 memory; registor

間接地址的英語翻譯:

【計】 indirect address

專業解析

寄存器間接地址(Register Indirect Addressing)是計算機體系結構中的核心尋址模式之一,其英文直譯為“Register Indirect Addressing Mode”。在彙編語言和微處理器設計中,該模式通過寄存器中存儲的内存地址間接訪問數據,而非直接使用立即數或固定地址。

定義與工作原理

寄存器間接地址模式下,指令的操作數部分指定一個寄存器,該寄存器保存的是目标數據在内存中的實際地址。例如,在x86彙編中,指令MOV AX, [BX]表示将BX寄存器指向的内存單元内容加載到AX寄存器中。這種機制減少了指令長度,同時提升了動态訪問内存的靈活性。

技術特點

  1. 地址動态性:寄存器的内容可運行時修改,適用于遍曆數組或鍊表等場景。
  2. 硬件效率:相比直接内存尋址,減少了指令周期,如ARM架構中LDR指令通過寄存器間接尋址僅需1個時鐘周期。
  3. 層級解耦:分離了地址計算與數據操作步驟,符合RISC(精簡指令集)設計原則。

典型應用

參考來源

  1. 計算機體系結構教材《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Design》(David A. Patterson, John L. Hennessy)
  2. IEEE論文《Efficient Addressing Modes for Microprocessors》(DOI:10.1109/TC.1985.1676314)
  3. 麻省理工學院開放課程《6.004 Computation Structures》講義

網絡擴展解釋

寄存器間接地址是計算機體系結構中的一種尋址方式,其核心含義是:寄存器中存儲的值不是操作數本身,而是操作數在内存中的地址。這種尋址方式通過寄存器間接訪問内存數據,常見于彙編語言和底層編程。

工作原理分步說明:

  1. 寄存器存儲地址:CPU将目标數據的地址存入通用寄存器(如x86架構的BX、SI、DI,ARM的R0-R12)。
  2. 指令調用:通過特定指令(如MOV指令)讀取該寄存器值,将其解析為内存地址。
  3. 内存訪問:CPU根據解析出的地址,從内存單元中取出實際數據。

典型應用場景:

對比直接尋址:

尋址方式 指令示例 特點
直接尋址 MOV AX, 1234 操作數直接寫在指令中
寄存器間接尋址 MOV AX, [BX] 操作數地址存儲在寄存器中

數學表達:

地址解析過程可表示為: $$ Operand = Memory[Register] $$ 其中:

優勢與局限:

✔️ 靈活性高(可動态計算地址)
✔️ 節省指令長度(無需硬編碼地址)
❌ 需要額外内存訪問周期
❌ 寄存器資源占用

例如在x86彙編中:

MOV BX, 0x5000; 将地址0x5000存入BX寄存器
MOV AX, [BX]; 将0x5000地址處的數據加載到AX

該示例中,BX寄存器作為間接地址載體,實現了對内存位置0x5000的數據訪問。這種機制使得程式可以通過修改寄存器值來動态訪問不同内存區域,大幅提升了代碼的靈活性。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