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假性噬神經細胞現象英文解釋翻譯、假性噬神經細胞現象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pseudoneuronophagia

分詞翻譯:

假的英語翻譯:

artificial; fake; false; furlough; holiday; if; sham
【計】 F
【醫】 pseud-; pseudo-

噬神經細胞的英語翻譯:

【醫】 neuronophage; neurophage

現象的英語翻譯:

phenomenon; appearance
【化】 phenomenon
【醫】 phenomenon
【經】 phenomenon

專業解析

假性噬神經細胞現象(Pseudoneuronophagia) 是神經病理學中的一個特定術語,用于描述一種形态學表現。其核心含義如下:

  1. 定義與機制

    指中樞神經系統(如大腦或脊髓)受損後,小膠質細胞(中樞神經系統的常駐免疫細胞)聚集并包裹在瀕死或已死亡的神經元周圍,形成“衛星”樣結構,但并未真正吞噬或消化神經元殘骸的現象。這區别于真正的“噬神經細胞現象”(Neuronophagia),後者指小膠質細胞主動吞噬并清除壞死神經元的過程。

  2. 形态學特征

    在顯微鏡下觀察組織切片時,可見:

    • 受損神經元周圍有大量小膠質細胞緊密環繞,形成“袖套”樣結構。
    • 神經元本身可能呈現腫脹、皺縮、染色質溶解等變性特征,但結構相對完整,未被明顯吞噬破壞。
  3. 病理意義

    該現象表明神經元損傷已引發局部的炎症反應(小膠質細胞活化),但損傷可能處于早期或相對輕微階段,或者神經元死亡過程較緩慢,尚未觸發小膠質細胞的完全吞噬清除程式。它是神經元損傷的一種反應性标志,而非特異性病因診斷指标。

  4. 與真性噬神經細胞現象的區别

    特征 假性噬神經細胞現象 (Pseudoneuronophagia) 真性噬神經細胞現象 (Neuronophagia)
    小膠質細胞行為 聚集、包裹神經元,形成衛星現象 主動吞噬、消化神經元殘骸
    神經元狀态 瀕死或早期死亡,結構相對完整 正在被分解、吞噬,結構破壞明顯
    代表的階段 損傷早期或反應性炎症階段 活躍的神經元清除過程
    病理意義 神經元損傷的标志,炎症反應啟動 神經元死亡及清除正在進行

    (根據神經病理學常規描述整理

  5. 臨床關聯

    此現象可在多種神經系統疾病或損傷中觀察到,如:病毒感染(如脊髓灰質炎早期)、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病特定病理階段)、缺血缺氧性腦損傷、中毒等。其出現提示存在活躍的神經元損傷過程及神經膠質反應。

參考資料:

  1. Kumar, V., Abbas, A. K., Aster, J. C. (Eds.). (2020). Robbins and Cotran Pathologic Basis of Disease (10th ed.). Elsevier. (标準病理學教科書,定義與基礎機制)
  2. Ellison, D., Love, S., Chimelli, L., Harding, B., Lowe, J., Roberts, G. H. V., ... & Yong, W. H. (2013). Neuropathology: A Reference Text of CNS Pathology (3rd ed.). Mosby. (神經病理學專著,形态學描述與鑒别)
  3. Graeber, M. B., & Streit, W. J. (2010). Microglia: biology and pathology. Acta Neuropathologica, 119(1), 89–105. (小膠質細胞功能綜述,含其在神經損傷中的反應)
  4. Alzheimer's Association. (2023). 2023 Alzheimer's Disease Facts and Figures. (提及神經炎症反應在AD等疾病中的表現,含膠質細胞活化現象)

網絡擴展解釋

“假性噬神經細胞現象”這一術語在現有搜索結果中未被明确提及,但根據“噬神經細胞現象”的定義及病理學邏輯,可推測其含義并進行解釋:

1.噬神經細胞現象的定義

噬神經細胞現象是指小膠質細胞(中樞神經系統中的免疫細胞)被激活後,包圍、浸潤或吞噬壞死神經元的過程。這一現象常見于病毒性腦炎(如乙型腦炎)、缺氧或神經元損傷等病理狀态中。

2.“假性噬神經細胞現象”的推測解釋

“假性”通常指形态相似但本質不同。結合病理學背景,可能存在以下兩種解釋:

3.臨床意義與鑒别

“假性噬神經細胞現象”可能指形态學類似但細胞來源或病理機制不同的情況,需結合實驗室技術及臨床信息綜合判斷。若需進一步确認,建議參考權威病理學教材或文獻。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