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kaliophylite
1. 定義與命名
鉀霞石(kalsilite)是一種稀有的鉀鋁矽酸鹽礦物,化學式為KAlSiO₄,屬于六方晶系霞石族礦物。其英文名“kalsilite”源自希臘語“kali”(鉀)和“silex”(燧石),由礦物學家A. Lacroix 于 1931 年首次命名。該礦物是鉀元素在高溫岩漿環境中的典型載體,常見于貧矽富鉀的火山岩中,如響岩或粗面岩 。
2. 物理與化學特性
3. 地質産狀與分布
鉀霞石主要形成于富鉀貧矽的堿性岩漿環境,常與白榴石(leucite)、透長石(sanidine)等礦物共生。典型産地包括:
4. 應用與工業價值
因含鉀量高(理論 K₂O 含量約 29%),鉀霞石可作為鉀肥原料 或陶瓷工業添加劑,用于降低燒結溫度。此外,其高溫穩定性使其成為耐火材料的潛在研究目标 。
5. 學術研究意義
鉀霞石對理解地幔岩漿演化具有關鍵意義。實驗岩石學表明,其形成需高溫(>1000°C)與低壓條件,是地幔部分熔融的指示礦物。近年研究還發現其可能存在于月球玄武岩中,為行星地質學提供新線索 。
參考文獻來源
鉀霞石是一種含鉀的矽酸鹽礦物,屬于霞石族礦物中的一種,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形态與顔色
鉀霞石通常呈無色透明狀,但因含雜質可呈現灰白或淺黃、紅、褐等色調。晶體多為六方短柱狀或針狀,具有玻璃光澤。
化學成分與結構
化學式為$text{KAlSiO}_4$,具有由[Si,Al]O₄四面體連接而成的架狀結構。當直接溶于酸時,會生成雲霞狀矽膠,反應式為:
$$text{KAlSiO}_4 + 4text{H}^+ rightarrow text{K}^+ + text{Al}^{3+} + text{SiO}_2·text{H}_2text{O}$$。
地質環境
主要産于富鉀貧矽的堿性火山岩中,如黑雲母輝石岩成分的火山熔岩。
鑒别方法
與普通霞石可通過硝酸钴溶液區分:鉀霞石與含鈉的硝酸钴溶液反應後,殘留黃色斑點。
鉀霞石與鈉質霞石(Ne)在高溫下可無限混溶,但常溫下二者性質差異顯著,需注意區分。
如需更詳細的地質分布或工業制備流程,可參考相關礦物學文獻或專業數據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