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 side effect
bound; boundary; limit
benefit
【經】 benefit
邊際效益(Marginal Benefit),在經濟學中是一個核心概念,指消費者或生産者在增加一單位商品或服務的消費或生産時,所獲得的額外收益或滿足感。其英文對應術語為Marginal Benefit,常縮寫為MB。
增量分析基礎
邊際效益強調“額外一單位”帶來的變化,而非總量。例如,喝第一杯咖啡的滿足感(效益)很高,但第二杯的額外滿足感(邊際效益)通常會下降。
與決策的關聯性
理性決策遵循邊際效益 ≥ 邊際成本(MC) 原則。當增加一單位活動的MB ≥ MC時,該行為具有經濟合理性;反之則需停止擴張。公式表達為:
$$text{最優決策條件:} MB = MC$$
遞減規律(Diminishing Marginal Benefit)
多數情況下,隨着消費或生産量增加,邊際效益呈現遞減趨勢。例如:
應用場景
示例深化理解:
企業生産手機,第100台手機的邊際效益(如售價2000元)若高于其邊際成本(如1500元),則生産該單位有利可圖;若第101台的MB降至1400元(低于MC),則不應繼續生産。
關鍵點邊際效益是動态決策的“導航儀”,通過衡量“下一步行動”的淨收益,驅動個體與社會資源的有效分配。
邊際效益(Marginal Benefit)是經濟學中的核心概念,指消費者或生産者在增加一單位商品或服務消費/生産時,所獲得的額外收益或滿足感。其核心邏輯是分析“增量變化”對整體效益的影響。
定義與公式
邊際效益 = 總效益變化量 / 産量(或消費量)變化量
數學表達式為:
$$
MB = frac{Delta TB}{Delta Q}
$$
其中,ΔTB為總效益變化,ΔQ為數量變化。
邊際效益遞減規律
隨着消費或生産數量的增加,每新增一單位帶來的效益會逐漸減少。例如:饑餓時吃第一個包子滿足感最高,後續包子的邊際效益逐步降低。
應用場景
與邊際成本的關系
經濟學中的最優決策點通常出現在邊際效益 = 邊際成本時,此時總效益最大化。
若需進一步探讨具體行業應用或數學模型推導,可提供更多背景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