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sand inclusion
"夾砂"在漢英詞典中的标準釋義為"sand inclusion",指鑄造過程中因型砂混入金屬液而形成的夾雜缺陷。該術語主要用于冶金、鑄造及材料工程領域,描述金屬鑄件表面或内部殘留砂粒的現象,屬于典型的鑄造缺陷類型之一。
根據《機械工程術語國家标準》(GB/T 13301-2021),夾砂特指鑄件凝固時由于模具砂型強度不足或金屬液沖擊力過大,導緻砂粒脫離型腔并滞留于金屬基體的微觀結構缺陷。美國鑄造學會(AFS)将其歸類為"Inclusion defects"的子類,強調其對材料機械性能的損害作用,特别是降低工件抗疲勞強度和耐腐蝕性。
在工程實踐中,夾砂的形成與以下要素相關:
該缺陷的檢測通常需要借助金相顯微鏡或工業CT掃描,符合ASTM E3-11标準規定的顯微檢測規範。現代鑄造工藝通過三維打印砂型技術可有效控制夾砂發生率,相關技術參數詳見《先進鑄造技術手冊》(中國機械工業出版社,2024版)。
“夾砂”是一個多領域術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分析:
指鑄件表面或内部夾雜砂粒的缺陷,常見于金屬鑄造工藝。其形成原因及特征包括:
指玻璃鋼夾砂管的制造工藝,通過纖維纏繞或離心成型,在管道中加入石英砂層以增強結構強度。
“夾沙”在飲食文化中指代兩種食物(與“夾砂”同音異義):
提示:工業領域的“夾砂”是專業術語,而“夾沙”多用于飲食場景,需根據上下文區分。如需進一步了解鑄造夾砂的防治措施,可參考高權威性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