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lower-level communication protocol
clear; compare; obvious; quite; rather; relatively
【醫】 substratum
【計】 communicating protocol; communication protocol
在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中,較低層通信協議(Lower-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指OSI參考模型中負責基礎數據傳輸的物理層、數據鍊路層和網絡層協議集合。這些協議構成了網絡通信的基石,主要實現三大核心功能:
物理介質控制
物理層協議(如IEEE 802.3以太網标準)通過電纜、光纖等介質傳輸原始比特流,定義電壓電平、傳輸速率和物理接口規格。RS-232串行通信協議是該層的典型代表。
可靠幀傳輸
數據鍊路層協議(如PPP、HDLC)将比特流組織為數據幀,通過MAC地址實現局域網設備間通信。以太網協議的CSMA/CD碰撞檢測機制即工作在此層,IEEE 802.11系列标準則規範無線數據傳輸。
網絡路徑選擇
網絡層協議(如IP協議)通過邏輯地址(IPv4/IPv6)實現跨網絡通信,ICMP協議負責錯誤診斷,ARP協議完成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轉換。路由算法(OSPF、BGP)在此層确定數據傳輸路徑。
這些協議遵循國際标準化組織(ISO)的OSI模型定義,相關技術規範可在IEEE Xplore數字圖書館和IETF RFC文檔庫查詢具體實現标準。TCP/IP協議棧中的網絡接口層和網際層實質對應OSI的這三個底層。
“較低層通信協議”是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中的基礎協議,主要負責硬件設備之間的數據傳輸和物理連接管理。以下從概念、作用及常見協議三方面詳細解釋:
在OSI七層模型或TCP/IP四層模型中,較低層協議對應:
較低層協議為高層(如傳輸層TCP、應用層HTTP)提供基礎服務。例如:TCP數據包需要先被封裝為IP包(網絡層),再封裝為以太網幀(數據鍊路層),最終通過物理層網卡發送。這種分層設計實現了網絡功能的模塊化與标準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