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interleaved transmission
crisscross; interlace; interlock; intersect; stagger
【計】 interlace; interlacing; interleave; interleaving
transmission; transmit
【計】 transfers; transmission; transput; X; XFER
在通信工程領域,"交錯傳輸"(Interleaved Transmission)是一種通過重新排列數據順序來提升抗幹擾能力的關鍵技術。其核心原理是将原始數據序列按特定規則分散重組後再傳輸,使突發性錯誤在接收端被分散化處理,顯著提高系統的糾錯能力。
數據重組機制
發送端将連續的數據碼元按矩陣排列後按列讀取,打破原始順序。例如:原始序列 $[a_1,a_2,a_3,a_4]$ 經2×2交錯後變為 $[a_1,a_3,a_2,a_4]$。這種非連續傳輸使突發錯誤在接收端解交錯後轉化為可糾正的獨立錯誤。
深度與間隔參數
交錯深度(Interleaving Depth)$D$ 決定數據分散程度,直接影響抗突發錯誤能力。在LTE系統中,D值可達40ms,能抵抗長達20ms的信道深衰落。
無線通信系統
5G NR采用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ARQ)技術,通過物理層交錯處理對抗多徑衰落。3GPP TS 38.212标準規定,數據信道編碼塊需經過子塊交錯器處理後再進行調制。
存儲介質糾錯
SSD閃存控制器使用交錯傳輸降低讀寫錯誤率。以SLC NAND為例,交錯因子為4時可使原始誤碼率從$10^{-3}$降至$10^{-9}$(Micron Technology白皮書,2023)。
現代通信系統采用自適應交錯技術,根據信道狀态動态調整交錯深度。IEEE 802.11ax協議中,RU(Resource Unit)分配機制允許在OFDMA子載波級實現差異化交錯策略,優化高密度場景傳輸效率。
權威文獻參考
- Proakis J.G., Digital Communications (5th ed.), McGraw-Hill
- 3GPP TS 36.212: "LTE 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
- IEEE Xplore: "Adaptive Interleaving for 5G URLLC Services"
- Micron: "NAND Flash Design Guide" TN-29-07
- IEEE 802.11-2020 Standard Clause 26.3.12
“交錯傳輸”是結合“交錯”與“傳輸”兩個概念的複合詞,其含義需從語言本義和技術場景兩方面解釋:
交錯(jiāo cuò)
指事物交叉、錯雜排列的狀态。例如管道縱橫交錯,或古代宴飲時互相敬酒的禮儀(東西正對為“交”,斜對為“錯”)。
傳輸
指能量、信息等的傳遞與輸送過程,如數據傳輸、電力傳輸。
在通信或電子工程領域,“交錯傳輸”通常指多個數據流交叉共享同一傳輸通道的技術,例如:
如網絡通信中多個用戶數據流通過同一光纖交替傳輸,或芯片内部總線分時傳輸不同模塊的數據。
【别人正在浏覽】